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乡村振兴视角下的锦州市 农村儿童口腔健康教育调查报告

      口腔作为人体消化系统的入口,承担着咀嚼、吸吮、言语、吞咽、表情等人们生活和工作必需的功能。口腔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容易受到人们的忽视。“牙疼不是病”的认识误区,成了阻碍人们健康的最大障碍。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为70.9%,12岁儿童恒牙龋患率为34.5%,且两个年龄段的龋患率均是农村高于城市,每天吃糖多于两次的农村儿童占15.1%,农村儿童口腔健康不容乐观。35-44岁中年人恒牙患龋率为87.1%,根龋的患病率为37.5%,高于城市的28.1%。65-74岁老年人恒牙患龋率为98.7%,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我国农村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资源有限,农村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相对薄弱。乡村振兴,健康先行。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属于重点关注对象。加强农村儿童口腔健康教育,提升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和幸福指数,可为实现全民奔小康提供健康支撑,促进乡村振兴顺利开展。
一、口腔疾病的危害及预防的重要性
口腔是人体最容易患病的器官,口腔问题也会引起多种疾病。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会导致异常繁殖的致病微生物如幽门螺杆菌等大量进入消化道,引起消化道疾病;患有严重牙周病的孕妇发生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率是正常人的7.5倍;牙周致病微生物及其机体免疫反应引起的血栓、血管内皮损伤、菌血症等会诱发心肌梗死、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缺血性脑中风;牙周疾病更是与糖尿病具有双向促进关系。一个人出现一颗蛀牙,虽然是件小事,如果不及时治疗,却会导致咀嚼受阻,从而影响人的消化效果,还会影响人的心情。因此,口腔健康不仅让人“吃嘛嘛香”,更关乎人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它是衡量身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二十一世纪是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世纪。健康就是和谐,健康就是财富,健康就是发展。健康不是一切,但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健康是事业之本,健康是生命之基,健康是幸福之源。儿童口腔疾病会严重影响儿童的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良好的口腔保健是增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更是避免“因病致贫”的最好路径。
二、锦州市农村儿童口腔健康现状及分析
(一)口腔保健意识薄弱
(1)大多数家长和小学生对口腔健康存在感性认识
普通人对于健康的认识主要是感性的:长得壮、不怕冷、抵抗力强、没有病。判断自己是否健康的依据主要是靠自我感觉,他们将身体状况分为健康和不健康两种,非此即彼。殊不知人的疾病从发生、发展到严重,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每当有不舒服的感觉,疾病常常发展到比较严重的地步。比如牙周炎引起的牙龈出血常常被人们误以为是上火造成的,挺一挺就过去了。当牙周炎发展成中重度,则会成为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当牙周袋存在的大量细菌,因咀嚼、刷牙等造成一过性菌血症,入血的细菌可凝集血小板形成血栓,这时病情可能已经危及到生命。
在对锦州周边乡村家长和小学生的调查发现,40%家长认为牙龈出血不正常,80.8%认为吃糖可以导致龋齿,12.6%听说过含氟牙膏,但知道含氟牙膏的好处的仅占5%。在6-12岁儿童中,有65%的儿童认为吃糖可以导致龋齿;有21%的儿童认为刷牙出血不正常,
听说过含氟牙膏的儿童占11.2%。
“牙疼不是病”等对健康初级或浅显的认识往往是导致许多人患病的原因之一。但这种对于健康淡薄、浅显的认识深深影响着农民的健康状况。 
(二)不良的生活习惯影响口腔健康
每个人的健康与长寿,60%取决于自己的生活习惯,这对于健康至关重要。一些不合理的生活习惯往往是患口腔疾病的根本原因。通过了解锦州地区9所农村小学生口腔健康情况发现,不良的生活习惯是造成儿童口腔疾病的重要原因。
1.糖类食品摄入过多
在党的乡村振兴政策下,很多农村家庭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加之家长多数常年在外务工,回家探亲往往给子女购置相当数量的小食品,其中不乏碳酸饮料、糖等糖类食品,小学生吃零食机会增加。每天至少吃1次糖果的儿童占25.2%,每天至少喝1次碳酸饮料的儿童占18.3%,从而增加了口腔中糖分的残留量,对牙齿造成腐蚀,引起龋齿。
2.没有科学的刷牙习惯
被调查的小学生中,17.8%没有刷牙习惯,53.6%每天刷牙1次,13.3%的儿童每天刷牙2次及以上。38.5%的儿童在刷牙时使用了过多的牙膏。大多数儿童刷牙时间过短,没有达到清洁效果。
3.咬物习惯
很多小学生有咬铅笔、咬嘴唇、咬颊、啃指甲等习惯,形成局部小开合畸形,造成牙齿错位和排列不齐。
(三)口腔健康需求少,主动就医意识较差
在1年内看过牙病的儿童占10.3%;67.9%的儿童从未看过牙医;有0.6%的儿童因慢性牙痛而就医;15%的儿童因急性牙痛而就医;有10%的儿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进行窝沟封闭和涂氟等预防性措施的儿童只仅0.5%。
(四)农村口腔医疗保健机构建设不足
与锦州地区市、县、区相比,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明显滞后,特别是少数地区经济水平低,口腔专业人才队伍和口腔医疗保健机构都明显不足,农村儿童能够获得的口腔卫生保健服务有限。
三、医疗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儿童口腔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
认真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家《健康口腔行动方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突出重点、统筹资源,以提高群众口腔健康水平为根本,全面提升国民口腔健康水平,提高人民口腔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这是国家和时代赋予口腔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也是医疗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一)加强农村口腔健康知识宣传普及
1.因地制宜加强口腔健康教育。据“辽宁农民素质状况调查研究”课题组对省内有代表性的四个地区(海城市,西丰县,建平县,新宾县)的实地调查得出的辽宁省农民文化程度相关结论是: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占1.75%,小学程度占24.66%,初中程度占61.93%,高中程度占7.99%,中专程度占2.24%,大专以上占1.44%;农民收入普遍增加,但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根据农民的知识水平情况,应“因地制宜”进行健康教育。可以“全国爱牙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等健康主题宣传日为契机,首先对文化程度相对高一些的人群进行健康宣传,不断扩大宣传范围和受众人群。将口腔健康教育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创新宣传形式和载体。如采用专题讲座的“语言教育法”;制作通俗易懂的健康标语、传单、小册子、墙报等的“文字教育方法”;以图片,照片,标本,模型,示范演示等形式进行的“形象教育法”;用广播,电视以及计算机教学辅助等方式传播健康知识的“教育技术法”等等。在农村口腔医务工作者、小学生及家长、小学教师等群体中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活动。都可以提高农村居民口腔健康教育的可及性,从而引导群众形成自主自律的健康生活方式。
2.引导家长和学生开展“减糖”行动。结合健康校园建设,在小学校及托幼机构限制销售高糖饮料和零食,学校食堂减少含糖饮料和高糖食品供应。向小学生家长传授健康食品选择和健康烹任技巧,提高小学生正确科学饮食的意识和能力。
3.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口腔医学生应组成“口腔健康小分队”
经常性、针对性地深入乡村地区开展举办口腔卫生知识讲座、咨询、义诊等一系列口腔保健服务活动,传播口腔卫生预防知识,开展口腔健康检查,保障儿童口腔疾病的早诊早治。
(二)加强农村小学教师口腔健康教育技能培训。通过生理卫生课程等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通过情境表演、角色游戏、讲故事等形式,向学生宣传口腔知识,加深其对口腔保健的感性认识。教会学生保持口腔清洁,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使用含氟牙膏,认真刷牙,可使龋患率下降25%-40%。促进其身心健康,推动健康校园建设。
(三)完善口腔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口腔疾病防治和口腔护理等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培训。加大对基层和偏远地区扶植力度,提高健康口腔行动保障力度。全面提高基层口腔医务人员的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建立口腔健康监测网络,定期开展口腔疾病防治信息的收集和调查,加强数据分析利用,有效评价防治措施效果和成本效益。建立口腔健康信息网络报告机制,逐步实现居民口腔健康基本状况和防治信息的定期更新与发布。
加强农村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腔知识水平、改善口腔状况,增强口腔健康观念和自我保健意识,让小学生树立口腔保健的正确意识,养成口腔清洁习惯,使学生们认识到口腔健康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儿童口腔健康是一生健康的基石,牙齿健康有利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关爱山区小学生,医疗乡村振兴,让口腔健康意识深入人心,改善农村儿童生活质量,提高健康水平,意义深远。
 
时间:2023-07-22 作者:王怡陶 来源:义县 关注:
  • “红日东升,绿色街道”
  • “红日东升,绿色街道”
  • 为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全国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中心等举办的“美丽中国·青春行动”2023 年青少年绿色长征科考实践活动的号召
  • 07-22
  • 安医学子三下乡:程氏剪纸代代传,阜阳非遗谱新章
  • 【暑期社会实践】吹奏婉转悠扬之埙,品鉴中华音乐之美
  • 【暑期社会实践】品鉴白纸的魅力 放飞孩子的想象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