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暑期社会实践】吹奏婉转悠扬之埙,品鉴中华音乐之美

    桃李三生黄口儿,春回桑梓放埙吹。2023年7月18日上午,武汉理工大学“启智铸材——STEAM科普教育”暑期社会实践队为保康后坪镇中心学校的同学们带来了一节有关中国古代传统乐器——埙的科普课程。  
   
  首先,主讲志愿者张宇昕向同学们介绍并区分了古筝、古琴、瑟以及笛、箫等中国传统乐器,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角——埙。“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埙的音色朴素,独为天籁,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张宇昕说。  
   
  “那埙是怎么来的呢?”一位小朋友好奇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回答这个问题,张宇昕向同学们介绍了两种关于埙的传说,然后她又从埙的材料演变、音孔演变两个方面简单介绍了埙的发展历史。埙的起源与汉族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埙的材质多样,有陶埙、骨埙、瓷埙等,其音孔也由最初的一孔发展到如今的六孔乃至九孔。  
   
  “前面说了这么多,那同学们知道埙是怎样发声的吗?”大家议论纷纷,都积极地举起手来表达自己的猜想。“埙是靠空气发声的”“埙是靠嘴吹气发声的”……最后,张宇昕和同学们结合之前所学的知识,共同得出了结论:埙是依靠空气振动发声的。当气流经过吹孔和腔体,与腔体内的空气发生共振时,声音就产生了。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埙,张宇昕邀请了志愿者李義政、王振朝来教大家如何吹奏手埙:先将双手手掌交叉,拇指压在关节上,两拇指之间留一条细小的缝隙,然后向小缝下方吹气。同学们跃跃欲试,都鼓足了气,卯足了劲对着自己的手埙吹奏,霎时间,教室里回荡着悠扬的音乐声。  
      
  时过境迁,埙作为一种古代传统乐器,如今却只被少部分人知道和了解。在课程的最后,张宇昕向同学们讲述了制埙人张驷的故事,并说“埙是被遗忘的中国天籁,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去更多的了解这种乐器,将来如果有机会能将它永久传承下去。”  
 (供稿:龚润东  摄影:刘嘉惠)
时间:2023-07-21 作者:龚润东 来源:“启智铸材——STEAM科普教育”暑期社会实践队 关注:
  • 【暑期社会实践】吹奏婉转悠扬之埙,品鉴中华音乐之美
  • 【暑期社会实践】品鉴白纸的魅力 放飞孩子的想象
  • 莆田市关工委调研组到新墩村留守儿童之家开展调研工作
  • 浙江财经大学信智学院赴温州“传播像章文化 赓续红色血脉”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