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佛大学子三下乡:助力潮州非遗发展,探寻点草成“金”的艺术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重要讲话,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染梦绿洲”三下乡实践队于7月3日前往潮州市湘桥区臻素工艺工作室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染梦绿洲实践队与非遗传承人合影 (甘泽熙 摄)
一进入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麦秆画作品,经介绍,该作品是由郑和老先生历时一年半创作完成的作品。在这幅作品中,充分地体现了麦秆画的五大技法:剪贴法、刀切法、錾刻法、烫烙法和造型法,经历九大道工序呈现出丰富的麦秆颜色,同时结合刀切法中的细切法通过不同程度的细切呈现出别具匠心的观感。

                                                                          图为郑和老先生作品《百鸟和鸣》 (林朗灿 摄)
在本次活动中,队员们也参与了麦秆画体验课。姚暖女士为直播间的朋友和队员们简单介绍了潮州麦秆剪贴画的五大技法,潮州麦秆剪贴画的复杂工序让队员们感到赞叹。简单介绍完潮州麦秆剪贴画的手法技巧,姚暖女士和佳婷女士给队员准备了一节体验课,直播镜头转到手工桌,姚暖女士先为队员们做了基础教学展示,紧接着队员们在两位老师的辅导下进行简单的麦秆剪贴画制作体验。

                                                                     图为实践队队员体验潮州麦秆剪贴画 (甘泽熙 摄)
活动过后,团队采访员就潮州麦秆剪贴画关于历史、现状、传承人故事、未来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采访郑烨娃女士和郑老先生。郑烨娃女士表示,几十年以来潮州麦秆画在技艺创新、市场和文化等方面都有了快速的发展,再加上非遗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让更多学生去了解、去从事麦秆画工作,为潮州麦秆画的传承点燃了小小的火苗,希望一代又一代的匠人们能够坚守,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麦秆画,从体验中感受其魅力,来接触并深入学习。郑老先生寄语后辈,努力精湛技艺,用麦秆这一原材料创造优秀作品出更多可能性和更多的技法,郑烨娃女士也希望学生们在形式上做一些转变,结合时代的需求创造出更多优秀作品。

                                                                 图为实践队队员采访非遗传承人过程(甘泽熙 摄)
“酒香也怕巷子深。”事实上,除了工艺人才的需求之外,潮州非遗产业化还缺乏经营人才、品鉴人才、传播人才等。通过此次调研活动,队员了解到潮州非遗不仅要实现产业化发展,还要通过大力宣传推介,开拓市场空间,建立起开放包容、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格局,让更多人认识了解潮州非遗之美,让麦秆画拥有属于自己的“麦”克风。




 
时间:2023-07-21 作者:李铭轩、林宇盛、何苹 来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染梦绿洲”三下乡实践队 关注:
  • 佛大学子三下乡: 探寻潮绣“天花板”,品析绣人“潮思想”
  • 佛大学子三下乡:助力潮州非遗发展,探寻点草成“金”的艺术
  • 菏泽定陶:“美丽”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 湛科学子三下乡:广东三岭山森林公园旅游发展座谈交流会顺利
  • 走红色道路  传红色精神
  • 走红色道路 传红色精神
  • 为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学习,深入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主题教育学习走深走实。
  • 07-20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