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文化,弘扬民族精粹
从街头小巷到国际舞台,从家长里短到改革开放,凤阳花鼓历经600多年风雨,在代代传承中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将一首首花鼓曲调传响大江南北。
为了积极传承非遗文化,感悟红色经典,让更多学子参与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2023年7月10日,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赴凤阳县调研凤阳花鼓实践分队开始通过实地走访,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当地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传承精神。
通过走访当地的凤阳花鼓大剧院和凤阳文化馆,实践小队了解到凤阳花鼓起源于明代,亦称“花鼓小锣”、“双条鼓”,是融曲艺、歌舞于一体的民间艺术,以曲艺形态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突出,即由二人组成搭档,边舞边歌,后来随着民间艺人的脚步走遍各地。新中国成立后,受到周总理的高度赞扬,称它为“东方芭蕾”,因为凤阳花鼓的艺术影响,凤阳县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中国曲艺之乡”,它的艺术魅力享誉海内外。
在走访活动结束后,实践小队在当地又先后展开了非遗知识宣讲和问卷调研等实践活动,通过以上活动,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地政府通过建立相关博物馆、文化馆和大量传习基地进一步保护和传承花鼓,同时凤阳花鼓在当地已经不单单停留在艺术层面,而是与当地居民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健身操,韵律操等等,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
凤阳花鼓作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价值,其传播与传承不容忽视,近年来,凤阳花鼓不断结合新时代下的创新意识,将花鼓文化传播给更多热爱民间艺术的人,延续花鼓韵味,有力地传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