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红妆是古老的传统婚俗,在嫁女的盛大场面,人们常用“良田千亩,十里红妆”形容嫁妆的丰厚。为了探寻宁海十里红妆婚俗这一非遗文化遗产的渊源,了解其传承与发展,同时探究它背后蕴含的现实意义,2023年7月13日到7月19日,浙江财经大学数据科学学院“探宁海十里红妆,品中国婚俗底蕴”实践团赴宁海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查活动。
7月13日下午,实践团前往拜访了当地的前童古镇,走访了古镇的很多户人家,调查当地居民对十里红妆的看法。
实践团到访了一家有关红妆服饰的当地店铺,店铺里面有关于红妆的鞋饰,内外衣物等,实践团与当地居民进行深入交流,探讨红妆服饰的历史、样式等方面的知识。
7月14日,实践团参观了宁海的十里红妆博物馆,该博物馆陈列着丰富的历史资料、文物和图片,介绍了十里红妆的发展历程和相关的社会背景。实践团详细了解了十里红妆的起源、形式和演变,感受到了它对当地文化的重要影响。
实践团还荣幸的采访到了十里红妆博物馆创办人何晓道教授,同时何教授也是《十里红妆·女儿梦》等十里红妆相关著作的作者,何教授讲解了有关十里红妆的由来以及古代女性婚姻方面的习俗和知识。何教授认为:“一切古时候的习俗都有其缘由,并非所说的封建和繁琐”。我们有幸在博物馆里学习了何教授的作品《十里红妆·女儿梦》,其被改编成现代舞剧并获全国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特等奖。
7月15日到17日,实践团来到了十里红妆文化园。实践团将十里红妆文化园的九个厅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参观学习,第一部分也就是实践团最先参观的三厅:即红妆,婚嫁,收奁。
第二部分为实践团次日参观的展厅,为红鸾,卧榻,女红。第三部分为实践团最后一天参观的以非遗,坐具,婚书为主题的最后三个大厅。
我们还采访了3号厅收奁的主要看管人员刘先生,刘先生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展馆里的物品,刘先生对于十里红妆具有自己的独特理解,并且认为这些红妆都有着尤其丰富的意蕴和内涵。
展厅里陈列了“十里红妆”的盛景模型,也包括了十里红妆妆奁(生活起居用品、厨房用品和女红用品等)。其是汉族婚礼喜庆的第一主题,是中国婚俗中约定俗成的喜色。
7月18日,实践团对当地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到访当地居民,了解十里红妆在民间的说法。
7月19日,实践团进行资料整理和查阅,查阅当地有关十里红妆的书籍。对十里红妆有了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在整个调查活动过程中,实践团领悟到宁海的红妆文化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其不仅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赏,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也具有艺术教育的意义,可以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活动带队老师:徐翠
负责人:周灵兮
团队成员:林昕怡,孟子涵,何佳莹,何双君,赵冰清,孙斌,章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