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以文创与精神助推潮汕贝雕价值再创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为更好的传承发展潮汕贝雕,7月8日,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首批100个种子项目示范队——广州新华学院雕情贝艺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前往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进行贝雕文创产品实地调查,旨在通过实践活动,探索潮汕贝雕与文创产品结合的可行性,以实践走出一条独属潮汕贝雕的市场化道路。
参加第一届非遗人才市集展览会
实践队在贝雕收藏家卢湘莹女士的带领下,来到汕头小公园参加非遗人才市集展览会,展览会设有18个展位,每个展位都设有不同种类的非遗工艺品。各种精美的非遗成品交相辉映,展现了潮汕非遗的多样性。到达四号展位——汕头贝雕展览区,映入眼帘的是各种不同种类却又十分精美的贝雕作品。在展位前,潮汕贝雕传承人林汉桂先生(以下简称“林老”)向实践队讲解了贝雕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林老虽年近古稀,却依旧“宝刀未老”。为让队员们更好了解潮汕贝雕,林老握着实践队队员的手去触摸贝雕工艺品,让队员们感受贝雕打磨之后的质感及纹路,他希望用这种近距离接触的方式,让实践队队员亲身体会潮汕贝雕的细致魅力,感受潮汕贝雕的精妙生动。林老最大的梦想就是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且喜欢潮汕贝雕,所以他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宣传非遗,用匠人精神坚守在传承非遗贝雕的“第一线”。在展会中,实践队队员为旅客介绍各种贝雕工艺品,收到了旅客们的一致好评。在傍晚,展会进行到高潮,贝雕展位人来人往,热闹不已。同时,实践队队员开展贝雕文创产品的调研,让更多的旅客在贝雕展位停留。此次展会,不仅让更多人了解爱上非遗贝雕,更给予了实践队一个莫大的激励,增加了推动潮汕贝雕市场化的信心。
共同探讨潮汕贝雕市场化之路
潮汕贝雕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所含有的历史底蕴,是常人所远远无法想象的。由于贝雕鲜为人知,所以相关资料收集仍然不足。历代贝雕手艺人一般通过贝雕来记事,这些现存的贝雕文物便成为了珍贵的历史史料,同时也给历史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考依据,也是实践队研究贝雕市场化可行性的相关依据。在采访过程中,实践队将林老和卢湘莹女士讲述潮汕贝雕历史、与潮汕贝雕的缘分等口述资料进行了详细整合,为后续研究潮汕贝雕的人们留下参考资料。为了探讨贝雕文创产品市场化之路,卢湘莹女士与实践队队员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交流,队员们收获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携手传承贝雕精神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在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没落的时候,像林老这样的非遗守艺人,一直在为了这个陪伴了一生的非遗都殚精竭虑,希望能出一份力。制作贝雕时,林老动情感慨道:“还是放不下啊”。这位为了贝雕操劳了大半辈子的老先生,真正做到了“一件事做一辈子”,“你们愿意付出一点,我愿意付出一百”,林老对潮汕贝雕的感情激励着我们前行。每一幅精美贝雕画的背后,蕴藏着的不仅仅是浓厚的历史底蕴,更多的是能展现出手工艺人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
潮汕贝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千千万万个“林老”们一生都在追求的事物。通过这次参观,实践队受益良多。也让实践队结合实际,不忘历史,展望未来,从潮汕贝雕的历史与当今时代特质出发,通过不断的调研,贝雕文创市场化道路的困难不断减少,将贝雕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展示在大众面前,不仅能更好适应大众潮流,还能将推动潮汕贝雕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出现在市场。
 
时间:2023-07-16 作者:帅文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2023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 2023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 假日里,“知史爱党,学史力行”社会实践活动小队前往了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进行参观,感触颇深,深深感受到一代代革命志士“敢教日月换
  • 07-16
  •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精诚书院返家乡社会实践
  • 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软件工程学院"筑梦童心"队暑期"三下乡
  • 走进蔡洼淮海战役纪念馆,感悟红色精神
  • 以医学仁爱之心,扬青年敬老之风
  • 乡村振兴中属于桧溪的答卷
  • 乡村振兴中属于桧溪的答卷
  • 为了解地区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对于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2023年7月5日,西南石油大学“缘善”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云南
  • 07-16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