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走进蔡洼淮海战役纪念馆,感悟红色精神

【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李艺伟】(通讯员:李艺伟)为了更好的了解红色文化,感悟红色精神,在7月10日的下午一点钟,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抱着学习的心态,淮北师范大学“点亮八皖”社会实践队员来到了萧县蔡洼淮海战役总前委会暨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回首伟大的淮海战役,追忆这场战役中特殊的“英雄会师地”和”淮海战役第一村“,感受伟大的革命者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和奋斗精神。

萧县蔡洼是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也是淮海战役总前委唯一的一次全体会议旧址,坐落于安徽省萧县丁里镇胜利行政村蔡洼自然村。因其卓越的历史贡献,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建成国家4A级景区,是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安徽省党员干部党史教育基地、安徽省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长三角地区旅游系统党性教育基地。在实践活动期间,我参观了蔡洼革命历史纪念馆,了解了蔡洼的革命历史和先烈们的英勇事迹,还来到了当地的红色教育基地,通过观看实物展品、听取讲解员的讲解,深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奋斗历程和付出的巨大牺牲。
(战士们在讨论作战方针作者:李艺伟)

“倾家荡产支持淮海战役!”镌刻在蔡洼会议遗址广场上的浮雕,生动再现了萧县乡亲为解放军支前的感人场景。在淮海战役中,亿万民众齐动员,参军参战,筹运粮草,抬送伤员,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当年老百姓们正是带着这样的信念,冒着枪林弹雨,推着小推车勇往直前奔赴炮火纷飞的战场,保证了大规模作战需要。

据景区讲解员介绍,淮海战役中,萧县组织了支前民工147203人,担架2536副,筹粮1243万斤,把全县的人力、物力、财力汇成了一股波澜壮阔的洪流,为人民军队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淮海战役胜利后,毛泽东亲笔题词称赞,这是“人民的胜利”。陈毅元帅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战役期间救治伤员的场景作者:李艺伟)

这里曾是华东野战军指挥部驻地,完整保留了淮海战役总前委会议旧址,五首长的唯一合影也留在这片曾经烽火连天的红色土地上。
(五位首长的合影铜像作者:李艺伟)

明镜所以照行,往事所以知今。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讲解员给我们现场讲解了淮海战役这场艰辛党史,分享了大战开战前的细节小故事,让我们更加体会到革命胜利异常艰辛、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更加知道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初心因为什么、革命胜利依靠什么、革命成果为了什么。没有共产党,没有新中国。这不是共产党人往自己脸上贴金,这是老百姓发自内心最诚挚的呼唤,是对共产党人最崇高的敬意和感恩。

我们要学习淮海战役中广大军民“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全局观念,坚决维护和自觉服从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继承和发扬淮海战役中广大军民一往无前、决战决胜的革命精神,持续战争年代那样一股劲,那样一股革命热情,那样一种拼命精神,努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们素有破除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红色基因源远流长,绚丽多彩。伟大的共产党人一路代领我们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段艰辛的历史折射出红色基因胜利的光芒。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作为新时代的一名青年,面临新时期新挑战,必须时刻做到心中有党、行动跟党,只有跟党走,勇于斗争,即使面对再大的挑战也能“胜似闲庭信步“,方能做好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的新使命。

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李艺伟
时间:2023-07-16 作者:李艺伟 来源:李艺伟 关注:
  • 走进蔡洼淮海战役纪念馆,感悟红色精神
  • 以医学仁爱之心,扬青年敬老之风
  • 乡村振兴中属于桧溪的答卷
  • 乡村振兴中属于桧溪的答卷
  • 为了解地区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对于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2023年7月5日,西南石油大学“缘善”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云南
  • 07-16
  • 长大学子三下乡:传承紫阳非遗文化,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 “情系老人冷暖,真心济困解难”
  • 福州英华经济管理系“青春凝聚正当时,初心坚守更映红”——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