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品茗感趣,轻嗅芬芳


品茗感趣,轻嗅芬芳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茶经》云:“翠叶烟腾冰碗碧,绿芽光照玉瓯青。”一茶,一饮,一叶,一盏,蕴含深厚民族思想和精华的茶文化,由历史沉积而来,也与茶的意境相伴随,给人以潜移默化的积 极作用和影响。
茶的意境,即与茶相伴而来的,给人以清新、淡雅、闲适、悠然,亲切而自然;正因如此,品茶不不限于满足一般口腹物欲望。
适量品茶可以作为一种爱好,助思考、添情趣。如:细细饮茶,三口为品。是对茶的一种期待,不经让人眼前一亮;某文人也曾道:“茶之为物,能引导我们进入一个默想的人生世界。”茶中的意境引导人的情致,放松人的心情,舒缓一直紧绷的神经。在领会世界上的人与事,感受“心原本是一壶茶,包容百味,因吐纳而常新。”这似乎又把品茶的线下活动与“即茶即道”的线上精神相联系了。

                                                                                                  图为实践队员与指导老师合影。多彩大学生网 樊苏玥 供图
      茶的意境,能从平凡茶事中细细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茶饮文化。几千年的茶文化早已向我们表明茶与儒家文化互相联系、共融共生。因为闲适,许多文人雅客、隐士才子大多有嗜茶的习惯,临风窗下,面朝青山,手举一杯茶,碧碧清清,轻啜一口,舌尖微苦,喉间回甘,香茗顺喉咙而下,好似心间污秽亦被冲刷殆尽,此非一般饮料所能及。但过于闲适的生活或有消极避世之感,实非完全体现茶事深意。茶之精神,深远如东坡《叶嘉传》之赋、神农尝百草之“荼”可解百毒;浅显如凡人品茗之治愈琐碎的心、感受性致随着思绪发散,重又振奋精神。泱泱大国,历经风霜。华夏儿女将茶事作为礼的一种形式,茶更作为尚礼的一部分。儒家学说的“礼”、“仁”以茶为载体,喝入腑脏、融入血肉。
茶之道,是爱茶人心中的一片天地。一千多年之前,茶道”二字在“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最后一句中推出:“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来描绘茶事;“一饮涤昏寐,情思爽然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闷。”来描绘品茶的心境。
茶僧皎然更在诗作《饮茶歌送郑容》中写道:“丹五羽人轻玉石,采茶饮之生羽翼……霜天半夜芳草折,烂漫缃花啜又生。赏君此茶祛我疾,使人胸中荡忧栗。日上香炉情未毕,醉踏虎云溪,高歌送君出。”亦有异曲同工之妙。该诗更将茶的蕴意与友情相联系,这就不得不提到茶圣陆羽和皎然的友情。陆羽与皎然年少相识,一见如故。皎然所提茶道,所作词句,自然深受陆羽的影响。
  茶文化,由历史沉淀而来,蕴含深厚民族思想和精华,在潜移默化中给懂茶、爱茶的人带来不俗的改变。人们在感受茶事的浸润、茶文化的熏陶之后,自然而然的对于事情看法的改变。“精行俭德”是茶人最高的精神追求。往深处说,茶事和茶文化将虚幻的“品行”与现实的“道理”相结合,这也正是茶文化最精妙的所在。凤凰于飞,翙翙其羽。现如今,茶文化更是深入人们的生活,品茶专家更是从当代实践出发,从不同角度和维度给从古至今的茶文化赋予新的内涵。但正如所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样,茶文化的内涵难以用语言具体概括,历经千年的茶文化更给人一种费尽艰辛万苦、遍览人间沧桑才能略微窥见“一隅”之感。私以为,引用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却能形容一二。
茶文化给人虚无缥缈之感,却对人的现实生活大有帮助,实是妙不可言。历经千年的茶事,为无数爱茶人士答疑解惑,获得心灵的“净化”。当今社会,快节奏是常态,茶事却带给繁华尘世一片净土。每当身处困顿之时,坐下来,自斟自饮一杯香茗或者与友人对饮,感受浮生的慢节奏,心结会随着青烟袅袅舒展开来,困难自会迎刃而解。温杯、烧水、煎茶、点碗……随着步骤的步步推进,一杯独一无二的香茗随即制成。待到饮用完毕,喉头回甘,心事也随之疏解,思绪亦梳理清晰。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一手执一卷书,一手捧一碗茶,人生之乐,莫过如此。
 
 
 
 
时间:2023-07-12 作者:樊苏玥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品茗感趣,轻嗅芬芳
  •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
  •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即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作为一个大学生有别于中学生就在于他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
  • 07-12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