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回顾革命历史,赓续红色精神

回顾革命历史,赓续红色精神
——记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
摘要:学史明志,为赓续革命精神谱系,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江苏省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安峰山烈士陵园、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青口十八勇士纪念馆进行参观走访,探寻红色足迹,掀开抗战往事,缅怀先烈英魂,重温红色精神,弘扬烈士事迹,赓续精神谱系。
 
关键词:革命历史 红色精神 英烈
       6月28日到7月2日,江苏海洋大学海洋技术与测绘学院“追溯红色记忆,赓续精神谱系”——地理信息系统下的“两园两馆”红色专线时间团队前往江苏省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安峰山烈士陵园、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青口十八勇士纪念馆参观学习、了解发生在青口镇火叉巷的独属于它的红色故事,同时采访一些当地居民以及老党员,邀请他们分享他们所知道的关于十八勇士的故事,并为红色专题地图的制作搜集素材。
上午9:00全体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在连云港市集合,迎着新生的太阳,开始我们的“追溯”之旅。
一、红色记忆的传承:连云港革命纪念馆
       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是江苏省和连云港市高度重视、倾力打造的大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展示艺术研究所和北京清尚公司承担了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陈展的设计布展任务。“连云港地区革命斗争史”是该馆的最主要的基本陈列——民主革命时期连云港党组织、红色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历史功勋,革命先辈的不朽业绩将永久在这里展出。
1、馆舍介绍
      1987年,中共连云港市委决定成立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确定把馆址选在曾经是党组织秘密活动地点的"陇海公寓"。陇海公寓建造于1925年,为北洋军阀海州镇守使白宝山属下营长雷鹤亭投资兴建。公寓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布局为"前庭后井",前庭是用作客房的古色古香的两层小楼,后井是供生活所用的平房,占地面积250平方米,建筑面积410平方米。1938年3月,驻防连云港的东北军57军112师667团团长万毅在中共长江局特派员张文海、谷牧的介绍下,在陇海公寓光荣入党,成为中共秘密党员。112师地下工委委员张文海、谷牧、李欣等在陇海公寓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2003年,陇海公寓因为旧城改造被拆除。2011年,现代化的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新馆在朝阳东路、市政府斜对面落成,陇海公寓也在馆区内异地复建完成。
2、参观学习
      6月30日,在队长夏梓曦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该馆。在这里,我们以旁观者的角度浏览了连云港的革命历史征程,并分组拍摄了部分战役的的介绍短片,希望有更多的人愿意去了解它的革命历史。接触历史,令人唏嘘。我们大学生要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就必须坚持和发扬红色精神,认真学好我们的专业和文化课知识,积累自己的社会经验,汲取各方面的知识和营养,把自己变成一个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努力为国家贡献力量的优秀青年。
3、现场访谈
      在参观学习之后,我们对馆内的党员做了采访。交谈之后,我们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进入大学之后,我们不只有繁杂、深入的课程,还有更多的形式多样的活动、社团、考试。我们不能只关注学习成绩,还要积极参加社团活动、面试团学组织。只有兼顾学习与生活、课业与活动,才能够从班级中脱颖而出。
  • 二、革命英烈的长眠:安峰山烈士陵园
      安峰山烈士陵园位于江苏省东海县城西南约16公里处,于1994年2月动工兴建,1998年基本完成,同年4月对外开放。占地面积69300平方 米,建筑面积33300平方米。陵园中主要包括安峰山事件烈士纪念塔、东海县革命历史纪念馆、安峰山阻击战无名烈士纪念亭,“突围”雕像,慰烈工程等。
1、历史沿革
     安峰山烈士陵园坐落在东海县城西南约16公里处的安峰山上。为纪念“安峰山事件”中死难的烈士而建。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犯我解放区,10月间国民党军第七十四师和第二十八师侵占涟水、沭阳等地,我军作了战略转移。淮海区宿北、沭阳、东海、灌云等县级机关和地专机关干部和家属三四千人北撤山东。1947年2月,根据华东局要求,北撤的干部要南返淮海区原地坚持斗争。由于“淮海区驻鲁前方办事处”对南返路线情况不明,组织松散,当干部队到达安峰山麓时,遭到国民党军第二十八师的包围,干部队员虽奋力突围,仍被俘、失踪、伤亡近千人,是为“安峰山事件”,又称第二皖南事件。“安峰山事件”是苏北解放战争中我军损失最大的一次。
2、景区布置
     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人,圆老一辈革命家和人民群众的夙愿,县政府于1994年在安峰山上兴建烈士陵园。烈士陵园正门宽20米。大门正中立有碑墙,碑墙上镌刻着时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张爱萍将军题写的“安峰山烈士陵园”七字园名,大门南侧竖一花岗岩石柱、柱上镶嵌着直径为1.2米的安峰山烈士陵园园徽,园徽图案为青松和花环,象征着为国捐躯的400名革命烈士英灵与世长存。陵园大门至塔基共设98个登山台阶,寓意陵园主体工程是1998年落成并正式开放。园内分五个坡段平台,象征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历史 时期。从东大门入口处拾级而上,依次步入陵园六个功能区,即:纪念瞻仰区、青少年教育活动区、遗址区、烈士墓区、游憩区、恭祭区;可供参观者游览十景,即:柱、雕、牌、廊、堂、馆、林、墓碑、亭、塔,到达恭祭广场。陵园内药草繁花簇拥着高30.472米的安峰山事件烈士纪念塔,苍松翠柏掩映着错落有致的东海县革命历史纪念馆及造型各异的建筑物。春夏秋冬,全国各地群众时常来谒陵、瞻仰,缅怀英雄业绩,表达崇敬心情。
3、访谈学习
     团队成员采访了一位基层教师兼党员,对于入党他是这么说的:“那是我的信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我就可以更加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了,我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教书育人。”我们年轻人正要像被采访的教师说的那样追求在自己以后的岗位上做出贡献的目标。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或许有人也会将入党当成信仰,并努力实现,或许有人也会选择成为一名教师,做好本职工作,教书育人。当然,也会有人选择其他的工作,但不管未来我们选择什么职业,我们都应该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而这些的前提,我们都不应该忘记那些拼尽全力为后世人换来安稳的革命先烈们。
三、英勇事迹的传颂:十八勇士纪念地
      十八勇士纪念地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青口镇,是为纪念1941年3月青口战役十八勇士设立的纪念地。青口,位于赣榆东部,西邻山区,东濒黄海。青口河穿城而过,东流入海。自古以来,享山川之饶,受渔盐之利,经济富庶,交通便捷,是苏北、鲁南重要的出海口和商品集散地,同时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而十八勇士纪念馆就坐落在这个充满着人情味的小巷子里。
1、历史背景
      1941年3月,日军在滨海地区推行第一次“治安强化运动”,将赣榆县伪军2000余人编成“剿共军”3个团,在青口、城里、海头等10多处安设了据点。八路军一一五师为粉碎敌人的“治安强化运动”,由教导二旅和山东纵队二旅配合发动了青口战役。战役于19日晚至25日分别向海头、张城、青口等各据点发动猛戟进攻。先后攻克了各据点,迫使伪军500余人投降,缴获军粮数万斤。3月26日拂晓,青口战役胜利结束,正在转移之际,掩护押送战利品的某部七班和未及撤出的二班共18名指战员被敌人包围在青口火叉巷的一个大院里。他们面对数百名的日伪军毫无惧色。激战数日,毙伤日伪50多人。最后弹尽无援的18名勇士先后有10人壮烈牺牲和自戕。活着的8人藏在老百姓家被汉奸出卖而被日军俘获。这8个人受尽了酷刑和折磨,最后只有孟兆阁1人生还。这就是著名的“青口战役十八勇士”。
2、居民访谈
       7月2日,我们采访了部分当地居民,他们大多可以讲上两句关于十八勇士的英勇事迹。实际上,在我们前往青口十八勇士纪念馆的前一天,查找了许多有关的资料,也大致了解了关于十八勇士的故事。但当我们真正从当地居民的口中听到这个故事,只有震撼可以形容我们当时的心情。在没有亲眼目睹火叉巷、看见“光荣之家”的牌匾的时候,感觉那场青口战役离我们很远,但当我们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时候,才感觉英烈们也离我们很近,甚至于他们就在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小巷子里。在我看来,或许这就是我们这趟采访的意义所在吧。即使已经过去了将近百年的时光,但依旧有人记得他们的英勇事迹,也依旧有人会将这个故事一代又一代的传颂下去。只要青口镇的居民世代居住在这里,属于青口镇十八勇士的故事就会一直流传下去。
 
参考资料:
1、张亚平,吉祥.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CNKI,WanFang》,2012
2、【追寻英烈足迹 传承红色精神】"东海作家红色基地e起行"采风启动 江苏先锋网  
3、安峰山烈士陵园  江苏党史网
4、十八勇士纪念地  中共连云港市党史工作办公室
 
时间:2023-07-09 作者:周葛玉 来源:海洋技术与测绘学院 关注:
  • 回顾革命历史,赓续红色精神
  • 学史明志,为赓续革命精神谱系,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江苏省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安峰山烈士陵园、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青口十八勇士纪念馆
  • 07-09
  • 品味徽派民居精华,传承卢村木雕文化
  • 池州学院赴黟县古村落助力乡村振兴
  • 走进巢湖柳南村:实地考察乡村振兴战略成果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