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是世界名山,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在中国名山古川中绝无仅有,在世界范围内也极为罕见。为了解泰山景区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现状,12月29日,“丹青戏韵,笔墨传薪”实践队队员于山东省泰安市,开展以“扎根时代沃土,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泰山的摩崖刻石中,摩崖刻经占大多数,这些摩崖刻经的时代多在北朝和隋唐,并以北朝刻经为最盛。由于历史久远,这些摩崖刻石大都暴露在日晒雨淋之中,风化剥蚀现象较为严重。同时,该景观存在于风景区内,参观者保护意识不足,对石刻造成了很多人为的破坏。因此对泰山石刻的保护刻不容缓。
首先,为了解泰山景区对摩崖刻石的保护措施,实践队队员通过网络查找资料。资料反映,山东省文物局及泰山景区的工作人员针对保护泰山石刻进行了多次探讨,并采取了相应措施。如针对经石峪脱层损坏严重,大半不能释读的问题,相关部门运用新思路,新方法结合当代科技成果对经石峪金刚经石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实验,并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了一套使用聚酰胺灌浆封固裂缝,有机硅作为表面封护,给面积大致为2064平方米的经石峪制作一层透明的外套保护方案。
实践队员线上采访当地工作人员
此外,泰山景区面向社会按保护级别、地理位置等条件分期分批向社会推出古树名木认养活动,由认养方在公布范围内进行认养,并且认养捐赠金将全部用于泰山景区古树和特殊林木的养护、抢险、科学研究等工作。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实践队队员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重要性,进一步了解了科技对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助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