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为了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书画文化的发展情况,宣传和推广中华优秀书画文化,12月24日,“丹青戏韵,笔墨传薪”实践队在潍坊市临朐县对社区居民开展采访。该采访主要内容包含:中国书画的起源史、科技在中国书画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科技助力中国书画发展的实例、以及个人的看法等。
首先,实践队了解到了人们所知道的中国书画的发展历史。实践队员在采访社区人员
其次,实践队针对“科技助力中国优秀书画文化发展的优势”这一话题展开采访。第一,科技的发展为书画艺术提供了新的材料和工具。最早的绘画工具大多都是石块、木头,所作画作大多为壁画、竹简画,由于造纸术的发展,帛、娟、纸的推广,使得细笔勾勒技法、水墨画得以出现和发展。第二,科技为“中国画”的创作和教学带来了新的创作机遇。计算机多重技术的介入、视频全方位立体模拟形式的教学方式以及“云空间”巨大存储容量等,都为中国画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创作者可以利用数字技术轻松地完成绘画的构图设计与风格设计。此外,智能教学平台的出现和发展,也为书画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第三,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世界被互联网围成了一个圈。互联网系统具有高效性、实时性,可以毫不费力地实现文件的传输、信息的传递。这就有助于中华优秀书画文化走向国际市场,有助于书画艺术的发展、传播。
紧接着,实践队采访了人们对于科技助力书画艺术发展实例的了解度。电脑作为一种新型的“绘画工具”,使得绘画呈现出新的面貌,从Photoshop到CorelDRAW,从AutoCAD到3DSMax,每一种制图软件的推出都为绘画艺术带来极大地方便。人们可以利用科技将图画变成一幅“动态图”,例如利用这些电脑技术记录日出时海面上的光线变化情况,将莫奈的《日出印象》动态化,这种方式也为这些画作的再创作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此外,科技在古书画的装裱修复中占据重要地位。例如清代宫廷画家为符望阁内檐装饰所绘的《蒋懋德画山水图贴落》,该贴落绢丝严重脆化、断裂、移位,书画修复专家们在采用传统方式检修的同时,也介入了科技手段。其中最常用的便是透光摄影、多角度摄影技术建立三维病害模型、多光谱成像、X射线荧光面扫描成像等,加强科技检测与临床修复的契合性,能够很大程度提高修复工作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最后,实践队采访了人们对于科技助力中华优秀书画文化的看法。科技对于书画文化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不仅体现在有利于书画的修复、书画文化本身发展和传播,更体现在利于书画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书画文化本身就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科学的手段加以助力、助其发扬光大,能够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同时,也能让国外的人们更了解中国文化。然而,科技的“助力”并不等同于“全盘代替”传统手段,大家应该理性看待科技手段。
简而言之,通过这次的线上采访,实践队队员认识了中国书画文化起源,明白了科技在中国书画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了解了科技助力中国书画发展的实例,可谓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