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上午,实践队队员到达了浙江省宁波市慈城镇孔庙所在地,据了解,这座孔庙是目前浙东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孔庙。这座孔庙始建于北宋庆历8年,经过多次的损毁与重修,现今达到一万七千多平方米的规模,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
实践队队员到达目的地后,首先查阅了孔庙的布局地图。从地图上显示,整座孔庙建筑被中、东、西三条轴线所贯穿,整体被划分成一个个小方格的形状,每个区块都大致呈正方形,几个区块之间有通道相连,看起来规整又不失灵活变通。
在导游的介绍和带领下,实践队队员得知,位于孔庙中轴线上的正门名叫棂星门,门内呈半圆形的水池叫“泮池”,“泮池”上的三座桥名叫泮桥。这里有一个特别的说法,按照古时候的规矩,人只有考中了秀才,有资格进入诸侯之学的,才能走过泮桥,拜见孔子。过了泮池就是次门“大成门”,大成门再往后就是大成殿,大成殿的左右侧是东庑和西庑,里面供奉着乡贤乡儒的排位。再后是明伦堂,明伦堂是以前生员上课的地方,当年刚入学的生员拜祭完孔子,都要到明伦堂去拜见老师,然后就在此上课;过了明伦堂是梯云亭,梯云亭寓意学子要爬楼梯一样一步一步奋进,才能登上“梯云”,成为“人中之人”。梯云亭左右则是“进士第”,里面陈列着慈城唐宋至明清500多名进士的名单。如:王来、王复、姜宸英等先贤。

讲完了中轴线后,实践队队员的注意点又转移到东轴线,东轴线上的建筑主要是魁星阁、文昌阁、土地祠、崇圣祠。魁星阁和文昌阁是中国传统祭祀建筑,是祭祀传说中掌管文运的功名禄位之神;土地祠是土地神的祠堂,可保一方平安、五谷丰登;而崇圣祠是奉祀孔子父亲叔梁纥和孔子五代祖先及其家族的地方。
西轴为尊经阁、节孝祠、忠义孝悌祠、名宦乡贤祠。尊经阁旧时是存放儒家经典书籍的地方;节孝祠则有慈城当地5000多名贤妻良母、节烈孝女的名单及一些事迹的介绍,如:姚女抚弟、贤妻相夫、六女抗倭等;忠义孝悌祠内陈列介绍了慈城忠义孝悌人物,如汉代董黯、唐代张无择、宋代孙之翰及慈城抗倭、抗英等壮士;名宦乡贤祠顾名思义是祭祀本地有政绩的官员及对儒学传播作出贡献的人员。
实践队队员还特地询问了居住在孔庙周边的居民,在距离孔子更近的地方是否会受到更多儒家文化的影响。从居民口中,实践队队员总结发现,大部分的居民,特别是比较年轻的居民表示,居住在孔庙附近更能够时刻提醒自己是孔子的后人,做人做事上常常会不自觉的自我反思,对于儒家文化也更加的感兴趣。而一些年纪较大的居民,虽然没有确切地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但可以发现,他们对于孔子和儒家文化的了解也比普通居民更加多一些,当实践队队员谈及孔子时,大部分人知道实践队队员所说的是什么,也可以接上几句话。然而当实践队队员访问普通居民时,很明显年纪稍大一些的居民对于实践队队员的问题表现得很迷茫,甚至不知道孔子是谁。

为了增加孔子与儒家文化的普及程度,实践队队员还在访问周边居民的过程中增加了对儒家文化的宣传,实践队队员根据居民对于儒家文化的了解程度,向一些对于儒家文化了解比较全面的居民实施知识竞赛,向居民提问了一些有关于孔子的趣事和名言的来历,并予以解答。给一些对于孔子了解不那么广泛的居民主要介绍了孔子是谁,并向他们展示了孔子的画像,且大部分的居民都表示很乐意配合实践队队员的宣传与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