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饮食变化,彰显大食物观
在三教堂村,实践队就当地近些年来日常饮食变化状况对村民们展开采访。在此过程中,实践队员们分发给村民们提前打印好的调查问卷,并指导他们填写。“现在根本没有剩菜剩饭,我俩孩子饭量正涨,做少了都不够吃的。我还经常去便利店买水果、蔬菜、肉等,也很方便,吃得比原来更好了,更丰富了。”一位村民在采访中说道。的确,虽然村民们不能准确地说出大食物观的概念、内涵,但大食物观已经深入到村民们日常饮食的方方面面,村民们日常食物种类的丰富多样就是大食物观的体现。
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发展前景广
实践队员们通过进一步走访了解到,当地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发展前景广阔。村民们以种植花生、地瓜、玉米为主;种植的经济作物比粮食作物多,果树种植占地面积最大,以桃树为主,由此延伸出来的蜜桃产业是当地的一大特色,是村民们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养殖业也逐渐发展起来。村民们圈养的牲畜种类繁多,有鸡、鸭、鹅、猪、牛、羊等,基本上每家每户都养鸡和羊。养母鸡产鸡蛋,公鸡用于食用,都可以补充蛋白质;养羊主要用来赚钱,虽然近年来疫情形势严峻,羊肉的价格有些波动下降,但总体的发展势头很好,市场广阔,需求量大。推动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扩大牛羊肉和奶业生产,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有利于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随着村民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营养需求日益多元、全面、均衡,树立大食物观就显得非常必要。
厚植物质基础,保障食物安全
走访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村民们普遍对日常饮食的健康营养比较看重,说明村民们越来越重视吃得健康。从吃得饱,消费更多主粮,到吃得好,主粮消费减少、肉蛋奶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消费增加,再到吃得健康更加强调食品安全、食物多样化与膳食平衡。如今,保障村民们的饭碗,不仅仅是过去的主粮安全,而是要保证整个食物安全。大食物观是吃好、吃得安全。大食物观更强调多种食物的均衡,多头并举,可分散主粮的风险,可对冲主粮卡脖子的危机,能更好地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树立正确的大食物观,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乃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此次实地调研,实践队员们对村民们近些年来的日常饮食变化状况有了大体了解,对树立大食物观的政策落实情况有了自己的认识,深刻感受到村民们的喜悦与幸福,实现了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到吃得健康的转变。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因此,树立大食物观,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才能更好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