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优化大学生短期支教的提案

近年来,为贯彻“三支一扶”计划的实行和响应和“精准扶贫”的政策号召,帮助改善落后地区教学落后的现状,全国各地高校的在校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如火如荼。但从专业性和发展性的角度深思,其中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组织管理方面,虽然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的开展有其广泛性,但是参与支教活动的在校大学生大多数是“一次性”支教,支教团队更迭较为频繁,支教人员随机变动性较大,也没有统一化、标准化的组织管理标准,使支教活动的开展具有极强的自发性。

二是教学实施方面,大部分学生并非师范专业出身,而且经验不足,又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教学知识和技能水平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面临巨大的挑战,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授课而出现盲目灌输新知识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支教活动的教学质量。

三是反馈反思方面,大学生短期支教在前期缺乏与被支教地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制约了短期支教活动的有效性;后期忽视对被支教地学生状况的持续了解、反馈和帮助,限制了支教效果的持续性和长效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短期支教模式的优化。

四是自我发展方面,支教大学生虽然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但是多数支教学生拘泥于预定教学任务的完成,没有主动的进行学习和创新。还有存在个别大学生支教动机不纯,带有强烈的功利性色彩。以及一些大学生把支教单纯地当作体验生活或者是社会实践,没有深刻地去体会支教的内涵。

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存在较大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支教时间短,教学收效甚微。大学生支教大多数是在寒暑假开展短期支教活动,时间往往不超过半个月;时间较长的研究生支教,也大多仅一年左右。如此,短时间的教学很难保证长期有效的教学质量,长足来看教学效果甚微。

二是人员和团队的频繁变更,教学后期反馈没有落实。在校大学生参与短期支教活动大多是一次性的,并且支教团队成员具有临时性,因此支教活动就缺失了后期反思反馈机制,从而导致支教活动教学效果没有长效性和可持续性。

三是人员选拔机制不够科学完善,教学质量良莠不齐。据调查,绝大多数短期支教团队仅通过学习成绩、参与学生工作的经历、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进行选拔,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并且在支教前期也没有开展科学系统的培训,因此绝大多数参与支教的大学生教学技能和教学素养并没有达到专业的标准,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教学质量亦是如此。

为此,建议:

(一)政府方面

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大学生的适当长期支教活动,与高校展开交流与合作,促使支教地的支教需求与高校的支教供给达到平衡;加大对相应地区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相应法律法规来保障支教团队成员的权益;统筹规划支教活动,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范。

(二)社会方面

社会需多方力量的支持配合,应对大学生长期支教活动应该表现出积极和支持的态度,肯定他们的这种精神,聚焦其优点以及为偏远山区教育事业所做的巨大贡献;发挥监督作用,理性发声、规范言行,自觉维护支教团体的良好形象。

(三)高校方面

支教前期,高校要对支教地进行考察和调研,充分了解当地具体环境和实际需求,对支教团队展开有针对性的前期选拔、培训和后期管理,提高数量的同时把控质量。定期与学校老师汇报支教情况,利用新媒体来宣传支教中的优秀事迹。

(四)大学生支教团队方面

要提高支教意识,增强责任感,在支教中避免功利性、目的性。创新支教模式和理念,将传统输入知识与开阔儿童的视野相结合,加强支教团队成员综合能力的培养。结合当地实际需求、教育资源、学生情况提前做好教学计划安排。建立支教可持续性发展机制,跟踪服务,落实后期教学反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情况。
时间:2022-09-28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论优化大学生短期支教的提案
  • 近年来,为贯彻“三支一扶”计划的实行和响应和“精准扶贫”的政策号召,帮助改善落后地区教学落后的现状,全国各地高校的在校大学生短
  • 09-28
  • 感受时代温度
  • 就在大家还沉浸在迎接新春的合家欢乐的气氛中时,假期社会实践已经匆匆结束了。依稀还能记得第一次参加活动时内心的紧张与担心
  • 09-28
  • 战疫,助力民生安全
  • 战疫,助力民生安全
  • 为了更好的打赢疫情防控战,我们几个同学“西柚防疫小分队”社会实践小组于6月20号开始了本次实践活动,在这段时间里,队员们在各自的
  • 09-28
  • 学习黄河故事
  • 于7月20日抵达开封黄河大桥段这一地点来实践观察。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需求增大,社会进程加快。
  • 09-27
  • 土地确权“回头看”实践团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