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祁连山生态环境修复现状

夏日的祁连山林木青翠,风景如画。由于长期过度开采和放牧,祁连山生态功能曾受到严重威胁。作为全国首批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之一,祁连山青海片区实施“连山、通水、育林、肥田、保湖”工程,探路生态系统化治理、一体化保护,守护祁连山水好风光。
盛夏时节,发源于祁连山南麓的小八宝河碧波荡漾。如此景象,让从小在河边长大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阿柔乡草达坂村牧民多日杰深有感触:“以前山上开采石棉矿,河道旁堆满矿渣,一刮风灰尘四起,害得老人和小孩都咳嗽不止。”
祁连山是连接青藏高原与河西走廊的重要通道,是黄河流域的重要水源补给地,也是黑河和青海湖等内陆河湖的产水区,对西北地区水源涵养、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屏障功能。由于长期矿山开采、水电开发、过度放牧,祁连山生态系统碎片化严重,脆弱性加剧。6月16日,祁连县山水林田湖试点项目办公室干部杨富存正在小八宝河河畔查看治理成效。
2017年,祁连山青海片区被列入国家首批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总投资20亿元开展水源涵养功能提升、生态修复制度创新等4大类共134个子项工程,覆盖范围近6万平方公里。
“祁连山生态保护修复,首要打破‘九龙治水’格局。”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汤宛峰介绍,改变过去职能部门各管一摊、各自为战的生态修复方式,一体化解决祁连山“山碎、林退、水减、田瘠、湿(湖)缩”等生态问题。
20世纪70年代开始开采的小八宝废弃石棉矿是座无主矿山,按传统归自然资源部门治理,尾矿堆积的小八宝河生态治理归口水利部门,周边草地修复则归林草部门。祁连县山水林田湖试点项目办公室干部杨富存说:“各部门很难为一个区域同时申报生态修复项目,只能各干各的。”
河道矿渣清理、河岸修筑护坡、“马道”种上云杉、坡面植草复绿,原来分属不同部门的生态修复项目,通过统筹行业标准、部门协同,在小八宝废弃石棉矿项目上统一设计、施工、验收,实现一体化修复。“现在小八宝河清澈见底,空气清新,‘青草味’扑鼻。”多日杰惊喜地发现,昔日罕见的野鸭也在河里成群栖息。
时间:2022-09-13 作者:陆家玉 来源:百度 关注:
  • “绿色中国,青年先行”社会实践团调研报告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