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时代号召,植根乡村振兴
7月23日至29日,在学校的精心组织下,江苏科技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为引领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7月23日,我校团委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展开了为期7日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家乡。以小我之力助力乡村振兴,是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本次,团队通过分工合作,各自在自己的家乡进行三下乡活动。为响应乡村振兴的五大振兴主题——即”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每个人在各自的家乡分别通过走访、实地考察、网上互动等方式,了解了本地发展的实况。首先,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并查询了适合本地的产业发展走向、自主创业方向,为乡村振兴策略统计数据,随后通过与村委会研讨商论,规划乡村产业振兴方向。其次,采用网上互动的方式,了解人才分布以及对未来的规划,积极响应乡村人才振兴。在早上进行文化宣传,引领乡村党员积极响应号召,以党员带动群众。最后,在进行文化宣传之前,通过走访的方式,听取大众的意见,选取群众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演讲。针对乡村内的垃圾处理、绿植种植问题,号召乡村志愿小组进行监督、巡查,并栽种和浇灌植物,以此为乡村生态振兴尽绵薄之力。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当代青年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长在邓小平理论不断发展的年代,我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单从课堂上是难以得到的,因此必须走向社会。只有深入农村,了解占全国人口40.42%的农民的现状(2018年普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加深对改革开放的理解。在淳厚民情和朴素民风中的情感滋养,难以尽得于书本;贫困母亲脸上的愁容和失学儿童眼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难以取之于校园。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
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增强,思想得到升华。在实践中,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强化,提高了大学生的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次为期七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已经结束,“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口号必将牢记于每一位志愿者心中。美好的日子,不仅仅体现在这些志愿者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变化上,更体现在乡村的内在气质上,邻里守望、热情淳朴、尊老爱幼、诚信友善为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助推兴业富民、乡风和谐的更高目标的实现。大李村结合文明创建工作,深入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由内而外的彻底蜕变,丰富了美丽乡村的内涵。促进各民族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时间:2022-09-12 作者:杜玉芬 来源:江苏科技大学 关注:
- 疫情之下的国情调研报告
- 通过新冠肺炎疫情社会实践调查,我发现了以下三个主要问题一:社交媒体成为疫情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官媒威信力高于民间媒体。二:居民对
- 09-12
- 疫情之下的国情社会调研报告
- 2022年7月23日至8月7日南京师范泰州学院发展国情观察团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基于各成员所在地区进行问卷发放和实地调研,分析
- 09-12
- 响应时代号召,植根乡村振兴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
- 09-12
- 长郡中学2216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 与美好佳节有约,与传统文化相伴,与古代文明对话。9月11日,来自“全国文明校园”长郡中学2216班的同学们步入长沙简牍博物馆
- 09-12
- 绍兴插翅凌云起,鲁迅今当赋雅篇
- 每到一地,重温那一段段峥嵘岁月,回顾党一路走过的艰难历程,灵魂都受到一次震撼,精神都受到一次洗礼。每次都是怀着崇敬之心去,带着
- 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