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切身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用生动实践走好新时代青年的新长征路,同时,为抗击疫情,我们小组决定组建暑假社会实践团来走访社区进行社会调研活动。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活动目的:
1.使我们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更深的了解,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其更加关注社会热点 了解疫情对人们生活、生产、心情造成的影响 让大家更好的对疫情做出防控。
2.基于调研结果分析人们在新冠疫情下的生活观念变化,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调研方法:
通过社区走访,访问群众,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居民进行新冠疫情的调查和了解。

图1为在社区进行调研的实况。
问卷结果: 问卷结果从以下7个方面进行分析
疫情关注与重视程度 民众对疫情关注度高,长时间关注相关新闻。在此次调查中,不过并非所有居民都在关注新冠疫情,其中40%的人表示偶尔关注,有20%的民众表示不太关注和完全不关注疫情。60%的民众每天会有1-2个小时左右关注疫情相关信息,5%的民众每天会用3-4个小时甚至4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关注疫情。
居民的关注度与受教育程度和学历有关。初中毕业中等收入及以下的调查对象有五成多的人表示非常关注,而中高收入和高收入的调查对象分别有80%的人表示关注。此外,民众对疫情的重视程度不足。有超过四成的民众感觉周围人对疫情并不重视。另有共计20%的人表示其所在地公共场所很少或没有人戴口罩。民众对疫情关注的时间较早,但开始重视的时间较晚。
民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风险认知 对疫情风险的认知包含几个方面,一是风险与自己的距离,包括自己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能性、自己社区出现感染者的可能性,以及这个病毒感染后的危害性,也就是治愈的可能性:二是疫情环境下的安全感;三是与以往经历参照下的危险性,也就是与2003年SARS相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危险性。
疫情下的社会情绪 从民众的情绪反应来看,整体上最普遍的情绪体验是担忧,80%的人都有较为强烈的体验,。积极的情绪体验较少,只有20%的人感到乐观,10%的人感到平静。进一步比较普遍担忧情绪的人群特点,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调查对象担忧情绪较强烈,不同年龄的调查对象担忧程度也不同。具体而言,担忧程度随受教育程度升高而增强,高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调查对象表示担忧的比例低于百分之七十,大专受教育程度的人70%表示担忧,本科受教育程度的人80%表示担忧。
民众疫情信息的关注与评价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人们最希望及时了解的信息排名前三位的是自己、家人、亲友所在区域的疫情或潜在风险;关于疫情感染、扩散情况的信息与统计数据;政府部门、有关机构采取的应对、防控、治理等措施。在面对不确定和危险的时候,人们渴望获取有效信息,对于当前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各种信息公布状况,从民众的评分看,超过半数的调查对象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信息公开比较及时,20%的民众认为比较滞后。总计50%的调查对象认 为信息公开透明程度比较低,50%的调查对象认为信息公开透明程度比较高。对比不同人群发现人们对于信息的公开程度理解与自身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有关,受教育程度高的群体往往会通过自行查阅资料来积极了解疫情信息。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信息公开较为及时,透明度高。

图2为志愿者随机抽取路人填写问卷
民众疫情信息获取渠道与信任程度 民众获取疫情信息的渠道以社交媒体为主。在疫情期间,社交媒体微信和微博成为民众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主要的渠道,其次是传统的电视渠道,然后是网站和新闻客户端,周围人口口相传的形式也有部分人使用,报纸和本地论坛使用的人很少。
对比不同人群发现,信息渠道的使用具有比较鲜明的人口学特点。微信的使用几乎没有年龄、受教育程度或收入的明显差异。使用微博获取信息的则较多是90后和00后,以及受教育程度较低,收入偏低群体。使用电视获取相关信息的主要是50后、60后和70后。使用网站较多的是70后。使用新闻客户端获取信息的以70后和80后为主,以及受教育程度中等,收入较高群体。周围人口口相传获取信息的以00后和90后居多。在各个渠道的各种消息源中,人们最信任的消息来源还是官方渠道,中央媒体如央视、人民网等,有共90%的人认为可靠。排在第二位的是公益组织发布的消息,有77%的人觉得可靠。紧随及后分别是地方新闻媒体、类似新浪网和凤凰网这样的商业网站。人们对微博大V发布的信息和熟人内部消息信任度最低,有超过六成的人质疑熟人发来的内部消息和微博大V信息的可靠性。
疫情发展的估计和疫情防控信心 民众对于疫情未来一个月的发展势态并不乐观。40%的人认为会变得严重一些,30%的人认为会变得严重很多。只有20%的人认为未来一个月疫情会缓解一些,5%的人认为会得到较大缓解。
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的调查对象,越倾向于预期未来一个月疫情发展会更严重,80后和90后的发展预期更偏向为严重。具体来说,初中学历的调查对象合计58%认为未来一个月疫情会更严重,随受教育程度增加,认为疫情会更严重的人数比例增加,70%的低收入调查对象认为疫情未来一个月内会更严重,82%的高收入调查对象认为疫情会更严重。80后和90后调查对象认为疫情会更严重的人数比例要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分别有74.3%和76.9%。
对于抗击疫情,民众对科研人员和医护人员信心最强,分别有50%和47%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对政府部门非常有信心的比例低于科研及医护人员,比较有信心的比例为53.6%。对于广大民众的信心程度相对低些,42.7%表示比较有信心,13.4%表示非常有信心。
民众关于防范措施的态度和行为 对于戴口罩、勤洗手、酒精消毒、少外出等防范措施,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有必要,并且采取了相关的行动。具体如下:
只有0.8%的民众认为没必要出门戴口罩应对疫情。99.2%的民众都认为有必要,而这些人中,占所调查者整体的6.7%没有出门戴口罩,92.5%采取了出门戴口罩应对行为。
只有0.8%的民众认为没必要外出回家后洗手,99.2%的民众认为有必要,而这些人中,占整体5.2%没有外出回家后洗手,94.0%外出回家后洗手。只有0.9%的民众认为没必要减少外出次数应对疫情,99.1%的民众认为有必要,这些人的具体行为上,占全体1.8%没有减少外出次数,97.3%减少外出次数。
只有1.5%的民众认为没必要少乘坐公共交通,98.5%的民众认为有必要,这其中,占全体2.5%的人没有少乘坐公共交通,96.0%少乘坐公共交通。只有0.8%的民众认为没必要不去人流较多的场所,99.2%的民众认为有必要,这些人中,占整体3.4%没有不去人流较多的场所,95.8%不去人流较多的场所。对于外出回家换衣服应对疫情,81.5%民众认为有必要外出回家后换衣服,其中占全体的21.2%没有采取相应的行为,而60.3%的民众外出回家后换衣服。18.5%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外出回家后换衣服应对疫情,其中占全体的16.7%也没有采取相应的行为,而1.7%的民众外出回家后换衣服。
28.8%的民众认为没必要用酒精消毒家中物品,其中占全体的27.7%没有相应的行为,而1.1%的民众有相应行为。71.2%民众认为有必要用酒精消毒家中物品应对疫情,其中占全体的37.6%没有相应行为,而33.6%的民众用酒精消毒家中物品。

图三为图3为志愿者在社区访问群众
主要结论 多数民众较早开始关注肺炎疫情,但重视时间晚,重视程度不足。本次调查时间为2022年7月至8月期间。人们对于疫情风险认知比较客观,理性。疫情下人们整体的安全感并未出现大幅下降。对于新冠疫情的危险和疫情发展的严峻形式的判断较为客观。
民众普遍存在担忧情绪,疫情之下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大部分人生态意识和爱国意识增强了。对于疫情带来的焦虑人们通常都会通过充实自身,规律作息,积极锻炼来缓解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