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渭河沿线生态调研之行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本次调研之旅的第一站,一个坐落于G310国道马宗山隧道出口附近的小村落,可惜的是这个村子已经没有人家居住了,只剩下一些破旧的土房和荒废的田地。万幸的是我们找到了一户仍有村民居住的房屋,屋主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并向我们介绍了近年来渭河沿岸的生态情况。
村子的北边不远处就是渭河,站在高高的防洪堤上可以近距离的看到脚下浑浊的渭河水缓缓地奔向远方,与对面翠绿的山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沿山还修建有铁路,据村民介绍了解到该铁路线年代久远,于建国(1949年)前修筑,至今仍在使用。
随后我们驱车前往了坪头镇林光村,在林光村村委会干部的耐心配合下,我们了解到近几年来随着渭河生态治理活动的实施,对采沙活动的严厉打击,渭河的生态的达到了很好的恢复,
得益于此,不少游客也会在闲暇时选择到此旅游观光。之后在村委会中签署了接待书,并对村委会授权此次实践调研表达了感谢。
离开村委会后我们前去参观了林光村中的一棵千年古树——五烈柏
树高十六米多,树枝向外四散开来,树干四人合抱才可以围住。我们到达时是下午三点半,烈日炎炎,五烈柏茂密的树冠为大家提供了一片荫庇,多村民在此乘凉、唱歌。
结束了五烈柏的参观之后,队伍一行人又到了周边的村民家中做了一些简单的采访,村民们普遍表示相较于以前,渭河周边的生态环境很好转了许多。
最后一站我们沿着一条小河下到了渭河岸边。高温并不能阻挡我们的热情,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有人打水漂,有人收集漂亮的小石头,还有人脱下鞋子玩水。 水流较缓的岸边小洼地可以看到许多小鱼成团聚集在一起,远处的河州处还能看到许多的水鸟聚集在一起。我们切身实地的感受到了渭河生态环境的变化。
 
时间:2022-09-04 作者:孙鸿杰 来源:孙鸿杰 关注:
  • 赴渭河沿线生态调研之行
  • 渭河,古称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主要流经今甘肃天水、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
  • 09-04
  • 重庆丰都兴乡小分队“三下乡”:喜迎二十大,共建新乡村
  • 体验民族文化,感受彝族热情
  • 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化振兴是灵魂。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乡
  • 09-03
  • 三下乡心得感悟
  • 第一次三下乡活动,我们来到了湖北恩施,寻找来自湖北恩施的红色记忆

  • 09-03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