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逐梦文化行,狄道余韵传千里

走进狄道历史,品味千古余韵
  7月5日早晨,实践团成员和带队老师、临洮县共青团书记共同乘车前往临洮县三馆。首先到达临洮县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拱形建筑,极具美感。走进博物馆,据讲解员介绍,临洮文化种类繁多,其中被誉为人类文明曙光的马家窑彩陶文化,是临洮古文化遗存中最灿烂的代表,是仰韶文化发展的另一个高峰。该文化最早是由北洋政府在聘请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进行地质考察时发现的。安特生认为该文化属于仰韶文化,但在夏鼐先生日复一日的研究和论证下,发现马家窑文化与仰韶文化有着很大的区别,遂定名为马家窑文化。置身于一件件古老的陶瓷展览中,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实践团的成员们无不惊叹古人的聪明才智。接着,实践团成员来到了辛店文化的展览区,据了解,辛店文化因发现地辛店村而得名,辛店文化的陶器纹路以双钩纹为主,反映了当时临洮发达的畜牧业。随后,实践团又参观了秦长城,学习了寺洼文化以及青铜器瓷器的历史。在赞叹古人巧夺天工般技艺的同时,实践团成员也不禁对临洮县丰富的历史文化拍案叫绝。各类文化与文物交相辉映,为临洮成为文化大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畅游大美双联,文化助力脱贫
  参观了临洮县三馆,感受了中华民族博大深邃的文化魅力,实践团成员仍意犹未尽,乘车来到了省级扶贫示范村双联村。在双联村书记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参观了村中的基础建设。双联村的村民利用房前屋后、小巷,簸箕、老式架子床和铡刀,褪色的斗笠蓑衣、笨拙的石磨盘,马家窑彩陶镶嵌的墙头屋脊,旧式马车等,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农耕生活气息。走在双联村的路上,实践团成员们真真切切地目睹了实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双联村所展现的新面貌。双联村充分利用非遗产品得天独厚的优势,采取文旅结合的方式、升级产业的思路,打造了一块别具一格的农耕民俗文化碑。随后,实践团成员来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依次参观了洮香制作、洮砚制作、皮影戏、临洮剪纸、壁画绘制技艺等非遗展示区。并对臧博进行了采访,臧博作为一名创业青年及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他说他要把文化保护传承作为己任,创建非遗文化展一方面传承非遗,不让珍宝蒙尘,另一方面也是反哺家乡,助力双联村的发展。话语淳朴而又不失坚定,他默默奉献的精神让实践团成员意识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身为有志青年,要立足于新时代新征程,以青春力量为祖国发展送去福音,用所学知识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实践团的成员们了解了临洮县的文化历史与文化产业的地方特色文化,深刻意识到文化生活与乡村振兴对于新时代祖国发展的必要性与积极性。他们表示,作为青年大学生,要肩负起发扬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如同勤勉的黄牛,深耕细作,不浮于表面。要将知识结合于实践,同广大人民走到一起,团结到一起,以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为指针,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发光发热!
时间:2022-09-03 作者:王馨玥 来源: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关注:
  • 体验民族文化,感受彝族热情
  • 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化振兴是灵魂。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乡
  • 09-03
  • 三下乡心得感悟
  • 第一次三下乡活动,我们来到了湖北恩施,寻找来自湖北恩施的红色记忆

  • 09-03
  • 寻根逐梦文化行,狄道余韵传千里
  • 寻根逐梦文化行,狄道余韵传千里
  • 为加强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探究乡村振兴取得的成就与经验,同时深入了解临洮的特色文化,寻找临洮文化
  • 09-03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