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延安精神,勇担时代使命

一曲清风,一卷江山,回首往事,无法忘记的是延安十三年,无法忘怀的是数张纸,可能潦草,可能破旧,可能腐烂,却在延安为中国革命点亮了熠熠生辉的灯塔,指明了星光璀璨的道路。在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中,宝塔光辉,照耀未来。
(延安宝塔)
   漫漫中华五千年历史的长河,中华民族在伟大的创造中孕育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二者共同构成了中国精神,其中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一股重要的精神力量,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前进步伐。20世纪30年代,当红军将士高举井冈山的大旗,点燃革命的圣火,经过二万五千里的长征的浴火重生,1935年10月,中国共产党扎根陕北延安,在这里,他们历经十三载,在拯救民族于危难和人民解放之火炽中创造了辉煌的的奇迹,延安精神也由此诞生。三年的孕育,七年的形成,三年的成熟,十三载春秋,五千个日夜,记录的不仅仅是革命的火把在延安大地上熊熊燃烧,更是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携手并进,积极探索中华民族未来发展道路的伟大征程。
1935年10月到1938年9月,中国共产党人吸取“一次革命论”和“二次革命论”的失败教训,在迷茫中,在探索中,毛主席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命题,在这三年中,也涌现出了很多革命战士,其中,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打破国家边界,践行“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使命,积极争取国际支持以筹建一所专业的战地医院,希冀改变边区医院“令人震惊”的医疗条件,大幅度降低伤亡率。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高度赞扬他是“一个高尚的、纯粹的、有道德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有益于人民的人。”白求恩精神在延安精神三年孕育期中广泛宣传,引起高度反响。1938年六中全会到1945年4月中共七大召开,我们党在这七年中形成了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1939年,毛主席发出“自己动手”的号召,军民大生产实现了人民和军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劳作场面,在短短的三年中,三五九旅认真劳作,吃苦耐劳,将荒无人烟,杂草从生的南泥湾变成了“粮食堆满仓,麦田翻金浪”。“解放军呀么嗬嗨,大生产呀么嗬嗨”,这首每一个延安人耳熟能详的《军民大生产》歌曲是军民大生产的真实写照。轰轰烈烈的生产运动不仅促进了延安经济的发展,也探索出一条新的革命道路,南泥湾精神由此产生,延安精神也初步形成。中共七大的召开,既解决了党历史上的重大问题和今后中国革命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方略,也对延安精神的完善和成熟有着重大的意义。
(张思德像)
张思德,一名经历过长征的红军战士。他团结战友,不怕牺牲,任劳任怨,服从安排,吃苦耐劳,舍己为人。1944年9月5日,炭窑坍塌的危急时刻,战士张思德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将生命定格在了29岁,他用行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如今,枣园路一处闲静广场上屹立着张思德雕像,它不仅仅是对张思德先进事迹的记录,更是对延安精神的传承。三年的成熟期,中国共产党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将优良作风进一步彰显,标志着延安精神的成熟。延安不只有一个十三年,还有很多个十三年,延安精神在时代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不断得显现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时间的尘土终将磨灭战火的硝烟,空气中还夹杂着鲜花和泥土的芳香,难忘的岁月孕育出可贵的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伟大建党精神是源头活水,延安精神是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映衬,相互散发万丈光芒,赓续百年红色血脉。1921年,一艘小船,一天短会,一个大党——中国共产党在浙江嘉兴南湖诞生。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同时,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创造出了延安精神,其中所包含的理论联系实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三大精神在伟大的革命斗争中被逐步发扬光大。延安是红色革命的发源地,现在的延安红色文化深远,红色精神已经深入当地老百姓的心中。他们坚信:心中有信仰,国家有希望。
(延安枣园张思德纪念馆)
生在红旗下,长在延安里,身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延安人,从小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耳听的是老前辈讲述的张思德、谢子长、刘志丹的感人事迹,眼见的是陈列着老一辈奋斗痕迹的红色革命纪念馆,心中怀的是艰苦奋斗和为人民服务的宝贵精神。延安的每一寸土地,都是老一辈革命人用汗水浇灌出来的,而延安精神是在艰苦革命中探索出来的。2020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延安精神于我而言不仅是一种口号,更是一种精神养分,给予我奋斗前进的力量,让我永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向着目标努力拼搏。在这个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下,有很多人会认为,我们已经不需要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已经过时,难道真的是这样吗?不,不是的,延安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永远指引着我们前行。
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来鼓励青年。漫漫长征路,巍巍宝塔山,新时代下,延安精神属于历史,但也属于未来,属于现在。新时代青年应该担起肩上的责任,弘扬延安精神,勇担时代使命。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必须坚持艰苦奋斗,弘扬延安精神。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我们走向胜利。青年一代要弘扬好延安精神,跟随党的步伐,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做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弘扬延安精神,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青年一代要用延安精神坚定信念,坚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用理论来指导行为,用行动磨炼意志。弘扬延安精神,必须始终做到为人民服务。青年一代要用延安精神砥砺品格,尤其青年党员,要加强同人民群众的沟通,心系人民,服务人民,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弘扬延安精神,必须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青年一代要继承和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始终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自己,迎难而上,在党的历史经验和社会实践中吸取经验,学习党的优良作风,练就扎实学识,锤炼意志品格。青年应该担负起肩上的重任,为中华民族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为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做出贡献。
时代的步伐不会停歇,历史的长河会留下珍贵的宝藏,延安十三年带来的是革命的胜利,但前行的步伐不会停止,精神的弘扬和传承要靠青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希望民族就有希望有未来。青年应该弘扬延安精神,勇担时代使命,为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前行之路可以照亮,让红色之种在青年心中生根发芽,让延安精神在祖国大地熠熠生辉! 
(作者简介:周珂,女,中共预备党员,陕西理工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级学生,现担任数学2002班班长。曾获军训优秀学员、2021校级寒假社会实践“三下乡”优秀个人,2022校级第二届秦岭知识竞赛三等奖,校级“数学建模”三等奖等奖项。)
时间:2022-09-02 作者:周珂 来源:周珂 关注:
  • 弘扬延安精神,勇担时代使命
  • 弘扬延安精神,勇担时代使命
  • 一曲清风,一卷江山,回首往事,无法忘记的是延安十三年,无法忘怀的是数张纸,可能潦草,可能破旧,可能腐烂,却在延安为中国革命点亮
  • 09-02
  • 实践出真知 近距离探索数字化邳州银杏产业前进道路
  • 中南大学新冠疫情下在湘港人餐饮行业发展情况调研暑期社会实
  • 中南学子民间沙水面粉馆调研之旅
  •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产业学院“三下乡”暑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