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不坠凌云之志 共话生态城市发展

何为生态?是《诗经》里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四时交替;是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邂逅“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日月星辰;是王勃在滕王阁下呼出“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时少年意气与宁静自然的交相辉。
时光流转,我们一路走来,一路寻觅,江月年年似乎依旧望相似,但天似乎不再那么湛蓝,水似乎不再那么清澈,花似乎不再那么清香,那一片白云终究也去悠悠了。
我们倏尔回首,却见曾经文人墨客笔下的诗情画意的生态不在。今年暑期,彭康书院“同乡昼锦”实践团队返回家乡,参与福建省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协助南部地区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论坛暨福建省环境艺术设计协会交流中心成立大会的举办。
“生态、海绵、智慧、低碳”是本次论坛的关键词,也是现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在论坛举办的过程中,团队成员负责会场内的音响及画面播放,为论坛的进行提供基础保障。 
青年不坠凌云之志 共话生态城市发展在论坛进行的过程中,实践成员认真聆听专家们的精彩报告,感悟颇深。团队成员从福建师范大学祁新华教授所讲解的《近自然园林——“双碳”背景下城市园林发展的模式与路径》体会到当代园林建设应当贯彻的全新理念;从厦门市政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王开春主任所阐述的厦门海绵海绵城市建设当中获益匪浅;从同济大学戴代新副教授所作的《物质生态学——景观无废设计的理论思考与实践研究》中接触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观设计思考;与厦门美益绿建科技有限公司刘文龙总经理所言的“双碳”循环经济之路产生深深共鸣;从福建农林大学任维副教授讲述的《浙闽地区山水人居环境景观研究——以浙江温州为例》感受到现代人居环境的现实情况;在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陈钢兵先生分享的陈钢兵先生感悟海绵城市措施及乡土植物应用的发展路径;自清华大学董治年博士的云端视频感悟到生态城市的发展建设是大势所趋,是吾辈青年与受伤城市的和解。
五湖四海的专家学者于此就南部地区生态城市的发展而交换信息与先进理念,对于城市的科学可持续地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团队成员在本次高水平、高质量、精彩纷呈的论坛中,迅速接触学术前沿,从专家学者的言谈身教中窥见该如何走出生态、海绵、智慧、低碳的城市路径,感悟到现代城市建设我辈青年当仁不让。
“同乡昼锦”实践团队成员、人居学院学生曹佳佳同学表示:“绿水金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趋势,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标志。从本次论坛中我看见了很多改善人居环境的新策略、新方法,专家们现场的分享与学校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给我带来了不同的体验。未来,希望更多的青年学子能够提高对生态的认识,不坠凌云之志,用青年的力量给生态发展增添一股蓬勃有朝气的能量。”
论坛的落幕,实践的结束,不是终止,而代表着新的开始、新的征程。相约未来,共谋发展,泱泱大国必会实现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设。
 
时间:2022-08-28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赴城南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 为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同时加强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衔接,8月1日到8月9号期间,赴城南社区实践队的成员们积极加
  • 08-28
  • 耕地抛荒不容忽视,青年学生在行动
  •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土为粮之母。大树不能断根而叶茂,“人均一亩三分地”使耕地成为中国最稀缺的生命资源,也关系到农民的长远生
  • 08-28
  • 数字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对城市文化形象的呈现 ——基于对宁
  • 三下乡心得体会报告
  • 盛夏的七月,刺蛰的阳光倾斜在一群朝气蓬勃年轻人脸上,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怀着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学院领导和老师的指导
  • 08-28
  • 赓续红色血脉 奋进时代征程
  • 赓续红色血脉 奋进时代征程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数次踏上红色革命圣地,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多次强调要从中国革命历史、优良传统和精神中汲取养分。
  • 08-28
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