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践背景与目的
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惨痛的历史记忆之一,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严重罪行。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侵华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了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血腥暴行,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城沦为“人间地狱”。这段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深重苦难,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黑暗一页。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生长于和平年代,但绝不能忘记民族苦难的历史。牢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决心。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选择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正是为了通过实地学习,深化对历史的认识,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时代使命感。
二.实践内容
阶段一:前期准备(实践前1-2周)1. 知识架构:组织专题学习会,研读《拉贝日记》节选、历史学者张纯如的研究,观看纪录片《南京》片段,建立基本史实框架。
2. 主题分组:将参与者分为三个研究小组:
· "历史见证"组:由代表同学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同胞纪念馆,并作相关记录。
· "建筑叙事"组:研究纪念馆建筑设计理念(如撕裂的广场、哭墙、烛光之路),分析其如何通过空间语言传递情感与思想。
· "和平教育"组:调研全球其他战争纪念馆(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和平教育方式,进行对比思考。
3. 心理预备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探讨即将面对的情感冲击,强调"庄严、肃穆、敬畏"的实践基调,引导正确看待历史悲情。
阶段二:馆内实践(1天)· 上午(9:00-12:00)| 沉没与聆听
· 集合与导入(9:00):在纪念馆入口广场举行简短仪式,默哀一分钟,宣读实践誓言,明确参观纪律(禁止喧哗、手机静音)。
· 线索式参观(9:15-11:30):各小组按预定线索带领组员参观,在"历史见证"点(如幸存者照片墙)、"建筑叙事"点(如万人坑遗址、光影十字架)、"和平反思"点(如和平公园)停留。
· 敬献鲜花(11:30-11:45):在祭场举行简短仪式,逐一献花,鞠躬致哀。

· 下午(13:30-15:00)| 思考与对话
· 小组讨论与对话(13:30-15:00):以"我看到了什么?我感受到了什么?我将做些什么?"为核心问题,进行讨论
阶段三:后期深化(实践后1周)成果凝练:各小组综合整理实践素材,从多方面研究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同胞纪念馆,形成相关的研究报告、视频短片或PPT演示,加强对南京大屠杀的印象。
三.实践总结与感悟
本次为期数日的“追寻先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核心场域,给全体团队成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刻洗礼和全方位成长。这不仅仅是一次行程,更是一堂融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与思政教育于一体的沉浸式大课。
在知识层面,我们超越了书本和荧幕的局限,通过直面铁证如山的史料、触目惊心的遗址和沉浸式的空间叙事,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残酷本质及其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的坐标意义,建立了极为直观、深刻和立体的认知。我们明白了,30万不是一个抽象的数字,而是国家贫弱时个体生命尊严被肆意践踏的具象浓缩,是民族历史上无法愈合的深刻伤疤。
在思想层面,我们经历了一场强烈的情感冲击和深沉的精神反思。从最初的悲愤、压抑,到对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对侵略罪行的强烈谴责,再到对幸存者坚韧生命的由衷敬佩,对国际友人无私大爱的深深感动,最后升华为对和平的倍加珍惜与对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这一复杂的心路历程,极大地净化了我们的思想,重塑了我们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千钧重量。
在能力层面,此次实践锻炼了我们的多项综合素质。前期准备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围绕主题进行文献研读和知识梳理;实地调研中,我们提升了观察、记录、访谈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后期总结中,我们尝试将感性体验转化为理性思考,凝练成研究报告与创意成果。整个过程,是对我们社会调研能力、分析思辨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的一次全面淬炼。
四.未来展望
此次实践为我们的人生标注了新的起点,指明了前行的方向。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将把此次实践的深刻收获转化为终身不渝的前行动力:
做历史真相的坚定守护者: 我们将主动、深入地学习历史,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和屈辱史,不断提升历史素养和辨别能力。在任何场合,面对任何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言论,我们都将敢于亮剑、勇于发声,用扎实的史实捍卫历史的真实性与严肃性,绝不让历史被遗忘、被歪曲。
做爱国主义精神的忠实传承者: 我们将把对祖国的深厚情感,融入日常的一言一行。将“爱国情”转化为“强国志”和“报国行”,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练就过硬本领,未来无论在何种岗位,都将以国家需要为己任,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
做人类和平的积极倡导者: 我们将胸怀天下,培养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从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做起,在日常生活中传播友善、包容、和平的理念。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向世界客观、真实地介绍中国,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增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陈玉婷
团队:“追寻先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