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长安大学“逐梦黔行·薪火永续”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25-09-04 阅读:
    来源:长安大学赴贵州遵义“逐梦黔行·薪火永续”暑期社会实践队
  值此中国抗日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2025年7月14日至20日,长安大学“逐梦黔行·薪火永续”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杨磊带领下,赴贵州、重庆、陕西三省市开展社会实践。6名队员历时7天,累计走访丙安古镇、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纪念馆、重庆白公馆、丹凤县棣花古镇、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及故居、商南县纸房村等8处实践点,深入探寻红色精神与乡土发展的融合路径。
  
  实践队首站合影
  
  铸魂:红色薪火照征程
  
  实践队于7月14日启程,15日上午抵达遵义丙安古镇。队员们脚踏吱呀作响的红军索桥,耳畔仿佛响起四渡赤水的冲锋号角。在古渡口遗址前,杨磊老师结合历史场景现场讲授“行走的思政课”,以沉浸式体验开启红色研学之旅。15日至18日,实践队辗转贵州境内的遵义会议会址、红一军团陈列馆、四渡赤水纪念馆,透过千余件珍贵文物还原革命峥嵘岁月;随后奔赴重庆白公馆,在“狱中八条”警示墙前静默宣誓,通过弹孔军帽、行军地图等实物史料与动态沙盘,深刻感悟长征精神与红岩气节的永恒力量。
  
  实践队走过红军索桥            实践队参观先辈雕像
 
  
  实践队参观贾平凹故居        实践队学习红军四渡赤水路线
  
  寻根:文化沃土育新机
  
  19日,实践队前往陕西丹凤县棣花镇,调研贾平凹文学艺术馆、故居及古镇。通过观摩数十件珍贵手稿、农耕器具等实物,队员们剖析《秦腔》《浮躁》等作品中的乡土叙事,探讨文学创作如何推动乡村振兴。
  
  躬行:振兴路上践担当
  

  20日,实践队深入商南县纸房村,走访5户涵盖老党员、困难群众及有在校学生的家庭,以精准对接需求、高效务实的作风开展帮扶;师生考察连翘补种与茶叶产业升级现状,为村民提供教育帮扶与产业建议;与村民深入交流,以真情实意筑牢情感纽带,让温暖关怀直抵民心。老党员传递的责任担当、困难群众眼中重燃的希望、扎根基层的奋斗信念,正如点点星火,汇聚成照亮乡村振兴之路的璀璨光芒。
  
  实践队与商南县纸房村开展对接帮扶
  
  结语:青春星火永相传
  
  至此,长安大学“逐梦黔行·薪火永续”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这不仅是一次跨越黔、渝、陕三地的红色与乡土之旅,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与行动的宣言。一路走来,丙安的索桥、遵义的星火、白公馆的铮骨、棣花的墨香、纸房的茶田,每一处实践点都化作生动的青春课堂;每一页调研笔记、每一次深夜研讨、每一份帮扶建议,都承载着长安大学学子“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责任担当。队员们将红色基因的炽热薪火与乡土民情的深厚根系深度融合,以脚步丈量初心,以实干诠释使命,为新时代青年传承历史荣光、助力乡村振兴书写了鲜活的实践注脚。
  
  未来,实践队将以此次收获为起点,继续在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征程中点燃生生不息的青春之火,让乡村振兴的梦想在实干中绽放时代光芒!
  
  信息来源:长安大学赴贵州遵义“逐梦黔行·薪火永续”暑期社会实践队
  供图:郭晓满、张天琦、杨雅琪
  供稿:吕晶 、高志成、李卓璇
实践报告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