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追寻武汉红色记忆,传承伟大革命精神——华中农业大学学子红色文化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21 阅读: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武汉,这座浸润着红色基因的英雄之城,见证了中国革命史上诸多惊心动魄的瞬间,也记录了历史车轮滚滚前进的脉络。2024年6月28日至7月4日,华中农业大学“追寻武汉红色记忆,传承伟大革命精神”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踏上这片流淌着红色基因的地方,与百年前的革命前辈对话,与中华民族缓缓流淌的生命之流触碰。
一、初心如誓:跨越百年的邀约
  “京汉铁路的阵阵轰鸣之中,是无数民众的声声反抗。农民运动的星火燃烧之时,是千百飞箭燎原之势。”实践团队出发前的动员会上,指导老师的话语点燃了队员们的热情。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武汉的红色遗址如珍珠般散落城市各处,此次以“实践”为钥匙,旨在破解红色文化传承的形式化困境。
在6月28日的准备会上,10名队员分成“摄影记录”“素材整理”“后勤协调”三组,便携式讲解器、防暑药品、拍摄设备逐一清点到位。“当团队旗帜上的“追寻红色足迹”字样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一场关于初心与传承的旅程已然蓄势待发。

二、沉浸品味:革命先辈的对话
  实践当日清晨,长江边的晨光升起,两组队员分赴不同场馆。第一组走进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时,阳光正透过雕花木窗,在展柜里的军装上投下斑驳光影,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在陈列展厅,队员们驻足于一幅幅珍贵的黑白史料照片前。照片里,有新四军将士们坚毅的面容,他们身着简朴军装,眼神中透着为民族解放而战的坚定;有战斗场景的呈现,虽因岁月显得陈旧,却仍能让人想象出当年硝烟弥漫的激烈;还有军民团结、共同抗敌的画面,传递出鱼水深情。这些照片从不同维度,串联起新四军在武汉及周边地区的战斗足迹、发展历程,每一张背后都藏着可歌可泣的故事,队员们在参观中,仔细阅读照片旁的文字说明,试图透过简短的介绍,触摸那段烽火岁月。

  与此同时,第二组在毛泽东旧居纪念馆开启了“今昔对比”实践。走进毛泽东旧居纪念博物馆,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开始参观。当步入陈列着生活物品的房间,看到眼前的场景,脚步不自觉地慢了下来。
  靠墙摆放着一个略显陈旧的木质橱柜,橱柜上摆放着几个样式古朴的陶瓷罐子,它们静静伫立,仿佛在诉说着往昔岁月。橱柜里,整齐地叠放着几个碗碟,简单而朴素,那是艰苦岁月里日常生活的见证。旁边,一个老式的灶台映入眼帘,灶台上放置着锈迹斑斑的铁锅和烧水用的木桶,能想象到当年在这里生火做饭的场景。
  在这些陈旧的物品前,队员伫立良久,思绪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年代。想象着毛泽东同志在这里,于简朴的生活环境中,思考着中国革命的方向,谋划着改天换地的宏伟蓝图。

三、薪火相传:让红色基因融入时代血脉
  全体队员齐聚于毛泽东同志旧居纪念馆。在鲜红的党旗下,负责人带领大家重温入党誓词,誓言声穿越百年风雨,与展厅里“严守党的纪律”的历史文献交相辉映。
  宣誓后,队员们围绕誓词展开交流,从先辈坚守誓言、舍生取义的故事,谈到新时代党员如何以行动践行誓词,让红色精神在当下闪光。队员们纷纷表示,誓词是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与精神指引,回溯历史,党员凭坚守在战火冲锋、困境坚守;立足当下,更要在平凡岗位书写不凡。而青年们应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

  在探寻过程中,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红色文化蕴含的强大力量。它不仅是对过去奋斗岁月的铭记,更是激励当代人奋勇前行的动力源泉。革命先辈们在艰难困苦中坚守理想、不屈不挠的精神,让队员们意识到在面对生活与工作中的挑战时,应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永不言弃。同时,红色文化所传递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也让队员们更加明确个人与国家、民族的紧密联系,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当月色与天色笼罩着片大地时,见证了东方雄狮百年变化的黄鹤楼与长江大桥灯光依然;当长风与冬雪降临此处时,挺立在寒冰之中的乔木与石碑坚毅依然;当轻风与新芽生长在此处时,跨越百年的红色基因如野草又绿江岸,来年又是好一春。

作者:王晓柔(2023级外国语学院学院)
项目名称:追寻武汉红色记忆,传承伟大革命精神
联系方式:15013330466
团队名称及人员:华中农业大学“追寻武汉红色记忆,传承伟大革命精神”社会实践小组
陈箬溪(负责人)颜紫涵 马艺格 王晓柔 郭禹彤 陈文静 许佳 王婷婕 孔丽维 刘家祺
 
实践报告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