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何涛)为响应国家禁毒号召、筑牢基层防毒拒毒防线,西安航空学院“E路禁毒”实践队于7月赴西安、咸阳两地,开展为期十余天的暑期“三下乡”禁毒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以“禁毒青力量,法治攻坚行”为使命,从理论研学、一线调研到社区宣传,用青春行动为“无毒社会”注入活力。
实践首站为西安市禁毒教育基地。队员们随讲解员追溯百年禁毒历史,细观伪装成“奶茶粉”的毒品模型,直观感受新型毒品隐蔽性。VR毒驾体验中,队员何涛因“道路扭曲、车辆失控”攥紧“方向盘”,摘下设备时额角沁汗;AI人脸模拟吸毒衰老、全息投影禁毒大数据平台等数字展项,将科技与警示教育融合,让“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理念深植心中,为后续实践夯实思想基础。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西安市禁毒教育基地体验VR毒驾体验系统。张家玮供图
为触摸禁毒工作实貌,实践队前往咸阳市渭城区戒毒所与禁毒教育基地。在戒毒所,教导员陈勃帆指着学员书法作品介绍:“有人初入所时撕毁纸张,如今会将写有‘新生’的字幅仔细收藏。”他结合字迹变化,讲述学员从抵触疏导到主动学技能的转变,让队员们读懂戒毒工作是“带着温度的唤醒”。
在渭城区禁毒教育基地,康泰祥警官展示两包“奶茶”——一包为普通商品,另一包印着相似图案却标注“合成毒品”。真假难辨的包装与警官讲解的毒品危害案例,打破队员们“毒品离生活远”的认知。座谈时,刘警官拿出案件记录:“去年抓获的吸毒人员均为20岁左右年轻人,仅因‘吸了能轻松’的哄骗误入歧途。”他还演示禁毒“天网”系统:通过监测涉毒人员深夜聚集异常、比对案底,最终精准破案。面对队员“大学生该怎么做”的提问,刘警官强调:“守住自己,不接触不良人群、不信虚假诱惑,就是为禁毒堵缺口。”这番话让队员们更坚定宣传决心。
图为实践队与禁毒大队警官展开深度座谈。何涛供图
实践队还赴咸阳市公安局渭城分局城内派出所、中山街道综治中心调研。在城内派出所,张刚警官展示“戒毒康复”档案册:“李哥戒毒后就业难,我们帮他对接社区保洁岗位,如今工资稳定。”他打开管理系统介绍,从建档到每半月尿样检测均有记录,“社区戒毒稳生活,康复帮扶助重生,政策随阶段调整”。
图为咸阳市公安局渭城分局城内派出所张刚警官为实践队讲解基层禁毒体系。何涛供图
在中山街道综治中心,“以人为本,科学戒毒”标语下,吴丹主任翻着网格档案说:“3号网格王姐离异带娃,我们除记检测时间,还备注‘每周需心理辅导’,要关注真实需求。”张刚警官打开动态管控系统,地图红点代表康复人员老赵,系统对网吧等高危区设预警,话音刚落便弹出“目标距网吧500米,已通知网格员”的提示。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基层禁毒是科技“防护网”与人文关怀的结合。
图为吴丹主任讲解社区网格表。何涛供图
活动尾声,实践队在中山街道开展宣传。首日为张奶奶讲解假奶茶毒品隐患,解答初中生小宇对毒电子烟的疑问;次日提醒居民张叔叔,让其叮嘱初二儿子警惕“跳跳糖”等伪装毒品。两天累计发放宣传资料五百余份,“远离毒品”的叮嘱在社区慢慢蔓延。
图为队员为张叔叔讲解毒品危害。何涛供图
从理论研学筑牢思想,到一线调研感知脉动,再到社区宣传传递知识,西安航空学院“E路禁毒”实践队的实践层层深入。队员们既深化了禁毒认知,又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力,以青春践行禁毒使命,为基层禁毒防线注入蓬勃活力。
图为实践队在社区宣传结束后与警官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合照。张家玮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