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足迹:中国民航大学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全记录
随着夏日的炎热逐渐退去,中国民航大学的学生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深刻的感悟回到了校园。在这个暑假,他们没有选择安逸的休息,而是选择了深入社会,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让他们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文化传承与红色教育的重要性。
1.红色精神的传承
学生们通过参观红色遗址、拜访老党员、记录红色故事,深刻领悟了党的领导、领袖领航、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核心作用。他们坚定了报国的信念,担当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在襄阳市城乡规划展览馆,学生们聚焦“文化星火红色传承”主题,深度挖掘馆内丰富资源,系统梳理襄阳红色历程,面向中小学生参观者,以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的方式,讲述襄阳本土红色故事。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习了如何将专业的城乡规划知识转化为青少年易于理解的内容,还锻炼了与不同年龄、知识储备的中小学生沟通的能力。他们通过不断调整沟通策略,尝试以生活化的视角解读专业内容,使红色精神与城市发展成果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这种转化不仅提升了讲解的接受度,更让学生们体会到文化传播的关键在于找到与受众认知体系的连接点,以共情促理解,以理解强认同。
2.文化遗产的探索
在四川省安岳县,学生们拍摄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宣传视频,为景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采访了坚守岗位的文物保护员。他们通过镜头语言和通俗表达,让文化遗产的内涵得以广泛传播。在河南博物馆,学生们参观了商周青铜器、唐宋陶瓷等展区,直观感受中原文化的厚重,加深了对传统礼乐、工艺传承的理解。
学生们在实践中不仅增长了知识,更锻炼了能力,深刻体会到了文化传承与红色教育的重要性。他们通过拍摄宣传视频、提供讲解服务、采访文物保护员等方式,让文化遗产的内涵得以广泛传播。他们在实践中不仅增长了知识,更锻炼了能力,深刻体会到了文化传承与红色教育的重要性。
3.乡村振兴的青春力量
学生们将校园知识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深入乡村一线,开展社会调查,形成有效的实践成果。他们广泛推行教育关爱、科技助农、生态文明建设等关键领域的重点项目,为乡村振兴贡献了青春力量。在成都锦里古街,学生们实地参观学习并采用模块化教具,在文化空间内为游客提供沉浸式、动手实践的互动体验。
在实践中,学生们通过深度参与基于模块化建筑教具的文化体验活动,系统性地解构与重构锦里历史街区的物质空间形态。这一具身化实践过程不仅深化了对川西传统民居建筑语汇及地方性材料运用的技术性认知,更重要的是,通过亲手复原其建筑单元及街巷肌理,沉浸式地体悟了其中蕴含的地域性文化逻辑、市井生活智慧及非物质性文化遗产。
4.基层服务的奉献
学生们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农村,在基层一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参与社区各种服务活动,助力基层组织进行日常管理、活动策划等工作,在实践中锻造过硬的实践能力。他们通过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也增强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5.民族团结的实践
在西藏、新疆等民族地区,学生们开展民族团结主题实践,通过实地调研和观察,深入了解民族团结进步呈现的新气象,充分感知民族地区发生的新变化。他们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也为促进民族团结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结语: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文化传承与红色教育的重要性。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誓言,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让我们期待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以青春的力量,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学生们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风采,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青年一代有能力、有担当、有作为。他们的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自己的假期生活,更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他们的成长和进步,是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有力支撑。
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如何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是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有效方式。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将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