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志愿宣讲团、成都理工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地脉传星、身临旗境”社会实践团在指导老师顾廷方的带领下走进新津区骑龙社区,为40余名小学生精心打造了一场融合趣味探索与家国情怀的室内科普盛宴。大学生们以矿物标本为媒介,以无人机科技为桥梁,以行星模型为画卷,在清凉的社区活动室内,不仅点燃了孩子们探索地球与宇宙的热情,更将守护国家战略资源的种子悄然植入心田。
第一章:大地瑰宝,指尖上的资源启示录
活动室变身奇幻的“地心探秘馆”。辉锑矿的沉甸重量、方解石的剔透晶光,瞬间捕获了孩子们的目光。小手紧握放大镜,屏息观察岩石的纹理与晶体的棱角。“这块乌金般的石头是煤,曾点亮万家灯火;这簇闪亮的‘金色小花’叫黄铁矿,它背后藏着国家珍贵的稀土资源!”志愿者将矿物故事娓娓道来。
讲解中,资源安全的理念悄然融入:“就像守护心爱的珍宝,中国地下的稀土、锂、镍等‘宝藏’,是制造航天器、新能源车的关键。它们让中国科技更强大,更需要我们用心保护。”通过生动比喻(如“科技强国的粮食”),孩子们触摸矿石的指尖,感受到的不仅是地质的奥秘,更是一份守护国家命脉的初萌责任。
第二章:智瞰苍穹,星空下的强国使命课
科技之光在室内空间璀璨绽放。孩子们簇拥在无人机展示台前,近距离观察精密的旋翼与传感器。同时,孩子们在无人机飞行模拟器中亲身体验,感受操控的挑战与翱翔的激动。志愿者揭秘导航奥秘:“看,我们中国的‘北斗’卫星在天空中织网,为无人机精准指路。未来,它们能飞越高山深谷,勘探地下宝藏,守护每一寸国土资源!”
-
目光转向壮丽的太阳系模型,八大行星悬浮眼前。指尖轻触模拟金星云层的特殊材质,比量木星与地球的悬殊体积,惊叹声此起彼伏。“地球资源有限,但深空蕴藏无限可能——月球有宝贵的氦-3,小行星富含稀有金属,”志愿者引导道,“未来开发深空资源的钥匙,正握在你们手中!” 深地与深空的战略图景,在沉浸式体验中化作少年心中的星辰使命。
意犹未尽的孩子们紧接着围拢在精致的月球仪旁,仔细观察环形山的分布和月海的位置。志愿者讲述着月球探测的意义:“它不仅是我们最近的邻居,更可能蕴藏着解决地球能源问题的‘未来燃料’氦-3。了解它、探索它,就是为国家的未来储备能量!”
最热烈的环节当属创意实践——孩子们用五颜六色的橡皮泥,亲手塑造自己心中的“梦想星球”。小手揉捏搓转间,一个个充满想象的星球诞生了:有布满“能源水晶矿脉”的紫色星球,有环绕着“稀土卫星环”的蓝色星球,还有标注着“中国基地”的月球模型。 志愿者鼓励道:“你们今天捏出的不仅是星球,更是未来资源探索的蓝图!记住,中国的深空深地宝藏,等着你们去发现、去守护!
第三章:星火相传,青春书写资源守护誓言
这场知识传递,更是一次价值引领的“资源安全启蒙”。队员分享道:“当孩子指着矿石问‘怎么不让坏人偷走我们的宝贝?’时,我看到了科普的力量——它唤醒的不只是好奇,更是守护家园的担当。他们眼中对科学的向往,就是未来建设者的初心!”
深耕科学沃土,筑牢安全根基。当矿物标本承载起资源安全的重量,当无人机导航链接着科技强国的梦想,当行星模型延展出深空探索的蓝图,这场室内科普已超越知识本身。全国“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成都理工大学“地脉传星、身临旗境”实践团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激发科学火种,就是播种守护资源的信念;启迪深地深空梦想,就是浇筑国家安全的未来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