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入耳化银龄锦策,暖意盈怀润桑榆新枝
在银发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为老年群体提供更精准、更具温度的服务,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议题。7月22日至23日,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银”领者团队深入南京市建邺区兴隆街道正达社区及南苑街道泰山路社区开展调研,旨在探究银发经济发展趋势,了解银发人群及备老人群在老年生活方面的多元化需求,为社区建设及银发经济发展注入青年智慧与力量。
分类促睦邻,问诊暖身心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截至2023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已突破2.8亿,占总人口比例达19.8%。本次调研重点围绕银发人群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两大方面展开,涵盖医疗保健、居住环境、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内容。
7月22日清晨,正达社区院落内,由几张长桌拼接而成的临时服务台前,多位老年居民参与垃圾分类问答活动。居民李大爷就塑料餐盒的分类标准向团队成员咨询,涉及清洁状态与沾有油污情况下的不同归类方式。团队成员现场进行了详细解答与演示,明确清洗干净的塑料餐盒属于可回收物,沾有油污的则需归入其他垃圾,李大爷对此表示理解。期间,其他团队成员认真记录下居民关于增设分类垃圾桶及完善标识设置的建议。社区负责人现场回应将结合反馈优化管理。临时服务台另一端,医护人员为居民提供问诊服务,磨刀、修鞋、牙齿健康检查等便民项目同步开展。居民们的满意笑容,让团队成员直观感受到老年群体对健康保障与生活便利的实际需求。

图为社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活动 陈艳燕摄
心声倾耳听,期许掌心记
活动间隙,团队成员与居民就养老需求展开深入交流。修鞋师傅抚了抚花白的鬓角坦言:“最担心的是健康问题。希望能有方便的健康监测设备,子女不在身边时也能安心些。”填写问卷的赵阿姨则表达了参与活动策划的意愿。团队成员认真倾听每一位居民的想法和需求并将这些宝贵建议一一记录,队员们深知这不仅是调研数据的积累,更是社区服务改进的基石。

图为团队成员对社区居民开展问卷调查 解锦航摄
志愿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汇总记录发现,健康监测、适老化改造及社区文娱活动等方面的需求最受中老年群体关注,这一现象反映出在银发经济发展背景下,中老年群体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正不断提升。团队成员建议,社区党群工作者应围绕这一系列银发需求,通过创新服务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多元化、个性化的社区活动,切实保障银发群体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清凉递手中,暖语慰心间
7月23日,南苑街道泰山路社区的小巷内,两队“红马甲”在社区党委的带领下,联合“一家亲”服务站及南京肛泰中医医院医护人员,携带绿豆、冰糖、花露水、艾草健康锤、毛巾等消暑物资,敲响了社区内多位老人的家门。。
团队成员首先来到钱奶奶家中,在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整理床铺的过程中,与老人亲切交流,了解到其因新冠后遗症导致行动不便、难以下楼的生活现状。钱奶奶多次提及社区日常对她的照料帮扶,并对团队的到访表达感谢。随后,队员们陆续走访其他老人,除送上消暑物资外,医护志愿者还为老人们测量血糖,同时耐心倾听他们的实际需求。
在陪伴与服务的过程中,团队成员通过问询,详细了解老人们的生活状态、对养老服务的具体需求以及对未来养老产品的消费倾向。团队成员与社区党员工作者交流后得知,社区会对生活困难老人进行分类登记,以便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帮扶方案。这一实践生动展现了资源整合、队伍共建、服务联动的成效,多方协作的社区服务新模式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与归属感。团队成员表示,将持续传递这份关爱,让更多老人感受到社会温情。

图为团队成员对社区党员工作者进行访谈 杨博宇摄
知识传心手,守护邻里安
当日下午,在社区党群活动室内,建邺区红十字会的急救老师为居民和团队成员们带来“理论+实操”的急救培训。“记住,发现有人倒地且无反应、无呼吸时,需立即呼救并拨打120,随后实施胸外按压。按压点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深度需达5-6厘米,频率保持在每分钟100-120次……”老师反复强调着。
在老师演示后,参与培训的老年居民纷纷上前实践,跪在人体模型旁,双手交叠进行按压练习。尽管动作略显生疏,但大家态度专注,反复确认操作规范,展现出浓厚的学习积极性。

图为“银”领者团队合影 杨博宇摄
通过这次调研,团队成员不仅提升了服务意识,更深刻认识到社区养老服务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未来,团队将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与产品创新。针对调研中直观掌握的银发群体实际需求,加快推进适老化改造及智能服务产品研发,助力社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为构建和谐老龄化社会添砖加瓦。
当夕阳的余辉铺满社区街道,团队成员笔记本上记录的已不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居民对晚年生活的热切期盼。这些沉甸甸的“银发心声”,是社区最真实的回响,将汇入青年学子的研究与思考,最终转化为更精准、更贴心的服务,回馈这片用脚步丈量、用心灵倾听的土地。青春的探索仍在延续,只为让那抹“银发”在岁月中绽放更安然的光彩。(通讯员谢昕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