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青学践悟”探红途!北方工大红色路线团队走访红色纪念馆解码烽火记忆

    发布时间:2025-08-06 阅读:
    来源:北方工业大学红色基地调研实践团

近日,“青学践悟”烽火记忆征集项目团队开启红色寻根之旅,聚焦探寻红色路线,走访香山革命纪念馆、北大红楼等标志性红色纪念馆,在历史遗迹中解码烽火岁月,以青春调研传承红色基因。

一、筹备动员:锚定方向启新程

7月1日,“青学践悟”烽火记忆征集项目启动。项目启动会明确分工,划分调研组、资料整理组、宣传组,强调挖掘红色基因、传承革命精神的调研意义。成员分组梳理天安门广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北京红色基地名录,通过图书馆文献检索、学术数据库深度挖掘、官方网站信息采集,收集基地历史事件、纪念意义等背景资料,形成调研清单。同步联系基地管理方,敲定实地调研时间,沟通讲解、访谈安排,确定对接人,为实地走访筑牢基础。

实地探访:沉浸式触摸红色脉络

二、经典地标(一):天安门广场的红色对话

7月3日,团队走进天安门广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追思,于毛主席纪念堂感悟,分组开展调研:采访游客,倾听大众对广场承载的人民觉醒、国家独立等红色内涵的理解;对话工作人员,了解运维背后的文化传承使命;拍摄场景与陈列,记录参观流线里的历史传递逻辑。从游客的动情讲述到工作人员的责任坚守,广场的红色教育价值在交流中愈发清晰,为后续研究沉淀鲜活素材。


三、经典地标(二):抗战馆里的历史回溯

7月4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成为调研现场。跟随讲解,团队深入“七七事变”等重点展区,触摸抗战历史脉络。与研究人员座谈,探讨展陈设计如何还原历史细节、传递民族精神,挖掘研究成果里的教育转化思路。内部研讨环节,成员梳理抗战线索,剖析基地以史育人的实践路径,同步整理调研笔记、影像,让抗战记忆与红色传承逻辑,在研讨交流中具象化。

四、革命旧址(一):香山革命地的精神探寻

7月5日,团队奔赴香山革命纪念馆、双清别墅。聚焦“进京赶考”历史节点,调研展陈如何诠释“两个务必”等革命精神。参与馆内专题讲座、情景体验活动,记录“沉浸式”红色教育的形式创新;采访参观者,尤其关注青少年反馈,了解红色基因代际传递效果。从展陈叙事到活动互动,剖析香山革命地激活红色记忆、培育时代新人的实践,为红色教育创新积累案例。

五、革命旧址(二):新文化地标里的故事打捞

7月7日,北大红楼、京报馆旧址迎来调研团队。聚焦新文化运动、早期革命活动,与讲解员、志愿者交流,挖掘“北大红楼里的青春呐喊”“京报馆的斗争故事”等鲜为人知的红色片段。分组调研建筑保护与展陈融合:分析历史场景复原如何助力观众“穿越”历史,探讨旧址在文化传播中的独特优势。每一处细节记录、每一场交流研讨,都在解码旧址作为“活教材”的红色育人密码。

六、资料整合:解码红色基因传播逻辑

7月15日,调研进入资料整合阶段。调研组分类归档实地采集的访谈文字、影像素材,按基地、主题梳理成清晰脉络;资料整理组对比分析不同基地(战争纪念类、革命运动类)的展示逻辑,提炼“以史为基、以情动人”的传播共性,也总结出因主题差异带来的教育侧重区别;宣传组结合调研亮点,策划短视频脚本、研究报告大纲,团队研讨提炼出红色文化传承的经验与优化方向,让调研成果逐步体系化。

七、总结规划:共绘红色传承新篇

7月17日,项目召开总结会。各组汇报调研成果,共同撰写研究报告,总结北京红色基地在历史呈现、文化传播、社会教育中的作用,也梳理出展陈更新、互动体验升级等优化建议。团队带着初步成果,与红色基地管理方交流,分享调研发现,探讨展陈创新、活动联办等长期合作方向,让“青学践悟”的调研成果,真正转化为红色文化传承的新动力,续写青春赋能红色教育的篇章。

团队名称:北方工业大学红色基地调研实践团

指导教师:彭历
实践报告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