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七月二日到七月五日,安徽工业大学赴马鞍山博物馆弘红爱国队参加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红色文化探寻之旅,从马鞍山市博物馆出发,最终抵达合肥延乔路。这次旅程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行程,更是一次对红色基因的深度挖掘与传承。

马鞍山市博物馆坐落于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太白大道2006号1栋 ,馆内文物众多,涵盖青铜器、陶器、瓷器、玉器等珍贵展品,其中西汉时期的“楚王治”金印以及东晋时期谢尚、谢玄兄弟使用过的玉柄铁如意尤为瞩目。这些文物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见证了长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是革命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
沿着参观路线前行,进入“烽火岁月”展厅。这里陈列着诸多在马鞍山地区出土的革命文物,有锈迹斑斑却承载着历史重量的枪支弹药,有新四军战士穿过的破旧军装,还有记录着重要情报的泛黄信件。这些展品见证了马鞍山地区作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地位,也展现了当地军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浴血奋战、顽强拼搏的伟大精神。在讲解员的细致解说下,参观者们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新四军在马鞍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的艰辛历程,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辈们面对困难和危险时的坚定信念与无畏勇气。
在“红色传承”展厅,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全面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马鞍山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场景。从艰苦创业的工业建设,到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生动地呈现了马鞍山人民勤劳勇敢、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这里不仅是对过去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激励,让人们深刻认识到,正是一代又一代马鞍山人的不懈努力,才铸就了今天这座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城市。
为了让参观者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博物馆还运用了多媒体展示、场景复原等现代科技手段。在一处模拟的新四军作战指挥室场景中,逼真的布置和音效,让参观者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战争的紧张与激烈。同时,博物馆还定期举办主题展览、专题讲座、红色故事分享会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展览的内容和形式,增强了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参观过程中,韩延峰同学感慨地说:“以前只是在书本上了解到一些革命历史,这次亲身来到马鞍山红色博物馆,看到这些珍贵的文物和资料,才真正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伟大和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一位党员干部也表示:“这次参观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让我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此次参观马鞍山红色博物馆的活动,不仅让人们对马鞍山地区的革命历史有了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更让红色基因深深融入到每一位参观者的血脉之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马鞍山红色博物馆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激励更多的人传承红色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信在红色文化的引领下,马鞍山这座城市也将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
而在合肥肥西县,有一条特殊的道路——延乔路。这条路全长约1200米,是为纪念革命烈士陈延年、陈乔年而命名。延乔路的尽头是繁华大道,与它毗邻的集贤路则引自安庆市集贤关之名,那里是陈独秀的安葬之地。
陈延年、陈乔年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面对敌人的刀斧,陈延年昂首挺胸、视死如归,高呼“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绝不跪下”,牺牲时年仅29岁;陈乔年则对狱友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
随着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热播,延乔路成为人们缅怀先烈的地标。每逢重要节日,延乔路上满是鲜花与红旗,人们用这种方式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意与缅怀。肥西县还对延乔路进行重新规划、封闭施工、提升改造,打造红色文化街区,进一步弘扬红色精神。
从马鞍山博物馆到合肥延乔路,这一路是红色基因传承之路。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它包含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不变军魂、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等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传承好“红色基因”,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把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深刻融入学校教育,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此次红色文化探寻之旅,让更多人认识到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性。未来,我们应继续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激励更多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砥砺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通讯人 马天琦
指导人 孙艳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