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曼文纪念馆:以巾帼红点亮红色教育新坐标
7月30日-8月,嘉兴大学平湖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红韵”突围实践团在萧山区楼塔镇大同二村完成实地调研后队长当即召集成员。近年来,红色教育日益成为高校立德树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然而,部分红色教育活动存在“形式单一、体验薄弱”等问题,难以引发青年群体深度共鸣。 为深入挖掘革命先烈精神内涵,创新红色教育实践形式,近日,楼曼文纪念馆联合多支团队启动系列主题活动筹备工作。目前,各团队已完成活动背景调研、目标体系搭建及前期筹备等关键环节,一场集学习、传承、创作为一体的红色研学活动即将启幕,引发校内及本地各界关注。
图 1 嘉兴大学平湖师范学院“红韵”突围实践团在实践基地实地调研的团队合影
楼曼文纪念馆内亮点纷呈。“巾帼英雄故事展”通过实物陈列、场景复原、多媒体投影等方式,生动再现楼曼文从进步青年到革命战士的成长历程,其中她在狱中写下的“为信仰而活,为真理而死”手稿复制品,引发参观者驻足沉思;“红色讲堂”邀请党史专家与楼曼文亲属后代,讲述其在组织妇女救亡、传递抗日情报等工作中的细节,现场互动问答环节让观众深入理解“女性力量在革命中的独特作用”。
图 2 嘉兴大学平湖师范学院“红韵”突围实践团在楼曼文纪念馆拍摄 徐佳薇摄
活动的影响力从参与者向社会层面逐步辐射,形成“个体感悟—群体共鸣—社会传播”的良性循环:对参与者而言,通过深度参与,团队成员不仅系统了解了楼曼文从进步青年到革命战士的成长历程,更深刻理解了“忠诚、坚韧、奉献”的精神内涵。不少成员表示:“楼曼文在困境中坚守信仰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青年更应扛起时代责任。”对纪念馆而言,本次活动为红色教育创新提供了新思路。纪念馆负责人表示:“团队项目的成功实践,证明红色教育可以突破‘参观—讲解’的传统模式,通过互动与共创,让革命先烈的精神真正走进年轻人的心里。
图 3 嘉兴大学平湖师范学院“红韵”突围实践团成员李子欢正在参观楼曼文纪念馆历史 徐 佳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