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土木建筑学院朝阳小分队暖邻里、焕环境、护安全共筑和谐家园

发布时间:2025-07-28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当志愿服务的脚步踏入社区,那些看似平凡而普通的场景,实则正悄然编织着一张联结与共生的网络。我作为朝阳小分队的一员,在参与系列社区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得以跳出自我生活的局限,与大家一同窥见共同体建设最生动的实践样本。
  
图为朝阳小分队开展“一老一小”活动
  2025年7月20日,由4位志愿者组成的朝阳小分队在丹徒新城社区组织并开展了一系列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一共为期5天。
  
  在“邻里互助·便民服务日”的旧物置换角,那看似不起眼的角落却让我感动于物品流转背后的情感传递。那里有发黄的旧书籍,随意翻动几页还带着浅浅的书香;也有一个个小巧精美的摆件,被简单而规整的陈列在高高的架子上;但更多的是日常家居用品:台灯,吹风机,小型电煮锅……社区居民礼貌的询问,交换物品,让我感觉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物品交换,更是代际间的温暖接力。于此同时,我们朝阳小分队也准备了几台血压测量仪为老人们进行简单的健康测量。这种“需求与供给”的精准对接,恰是社区自治活力的鲜活注脚。
  
  俯身清理绿化带杂草时,指尖触碰到的不仅是泥土与草木,更是人与环境的共生关系。当我们在居民指引下避开精心栽种的花卉,当垃圾分类宣传册在老人手中被折角标记,我忽然懂得:社区美化从来不是单向度的改造,而是居民对家园的共同赋权。每一次俯身清扫,都是对公共空间责任感的无声培育。
  
图为朝阳小分队为社区居民宣讲党史
  午后,我们与许多独居老人谈心闲聊,让“老龄化”不再是冰冷的统计数据。那些被反复提及的往事、整齐叠放的旧照片,藏着个体生命与社区发展的深层羁绊;而之后在趣味课堂上看到孩子们绽放的笑容,则让“成长陪伴”超越了任务本身,成为代际传递的精神养分。我认为这种对“一老一小”的关照,才恰恰是社区温度最柔软的体现。
  
  在安全排查时专业知识的普及、才艺展示中多元个性的绽放,更让我看清社区作为“生活共同体”的本质——它既需要理性的规则守护,但更需要感性的情感联结。社区居民们围聚学习消防知识时专注的眼神,陌生邻里为才艺表演同声喝彩时的默契,都在诉说着同一个事实:社区的生命力,源于每个个体主动参与的热忱。
  
  这些志愿经历教会我的,远不止服务技能本身。它让我明白,共同体的构建从不在宏大叙事里,而在每一次真诚的对视、每一次善意的传递、每一次对公共事务的主动担当里。志愿微光汇聚之处,正是社区生长最蓬勃的肌理。
  
  文字作者:李诗语
  图片作者:李诗语
作者:李诗语 来源:李诗语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