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丝路箱伴”团探访南京国际货运班列(南京龙潭铁路)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28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2025年7月15日清晨,南京龙潭铁路有限公司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访客。来自南京财经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丝路箱伴”实践团队的16名师生,在这里开启了为期两天的“一带一路”铁路物流专题调研。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参观、座谈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现代铁路物流的运营模式与发展趋势,打造企业定制化模式,助力江苏省中欧班列企业降本增效。同时有助于大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聆听钢铁驼铃的现代韵律
  
  “各位同学现在看到的是我们专门为中欧班列准备的专用装卸区。”南京国际货运班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聪指着眼前的作业区介绍道。在他身后,橘红色的桥吊正在有条不紊地装卸集装箱,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得如同钟表机械。夏日的阳光洒在整齐排列的集装箱上,泛着金属的光泽,远处不时传来列车鸣笛的回响。
  
  图为南京龙潭铁路有限公司装卸集装箱场景。黄圣娟供图
  
  陈经理用一组数据勾勒出龙潭铁路的运营图景:“目前我们月均开行中欧班列45列,货物总值突破3亿美元,主要承运江苏地区的公共铁路运输和道路货物运输。”他特别提到,通过优化装载方案,单个集装箱的利用率提升了18%,相当于每年节省运输成本近千万元。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邵馨悦同学注意到,现场每个集装箱都配有醒目的电子标签。“这是我们的智能追踪系统,”陈经理解释道,“从南京到汉堡,全程11000公里,途经6个国家,货物温度、湿度、震动等数据都能实时回传。”
  
  图为南京国际货运班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聪为团队介绍集装箱作业流程  黄圣娟供图
  
  数字镜像里的物流脉动
  
  龙潭铁路数字化监控中心内,巨大的弧形屏幕实时显示着全国铁路物流网络。讲解员轻点控制台,调出中欧班列的运行轨迹,彩色光带在欧亚地图上蜿蜒延伸。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智能调度系统。”南京龙潭铁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晶晶指着屏幕介绍。监控席位上,调度员们专注地盯着各自屏幕,不时记录数据、调整参数。一位男调度员正核对NJ20250703次班列的实时温湿度数据。
  
  图为南京龙潭铁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监测班列数据。夏雪供图
  
  屏幕上跳动着精确的运营指标:本月班列准点率92.7%,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每列车配备2000多个传感器,可监测30多项运行参数。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指挥中心,为这个科技感十足的空间增添了几分温度。跳动的数据见证着现代物流的精准与高效,也记录着工作人员日复一日的坚守。
  
  屏幕上的数字引起了市场营销专业的陈凯鸿同学的关注:“这里显示的这个92%是什么含义?”“这是本月班列的准点率,”工作人员回答,“我们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将平均运输时间压缩至16天,比海运节省三分之二的时间。”
  
  图为南京龙潭铁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晶晶解答成员疑问  施成裕 供图
  
  当被问及线路规划时,讲解员调出了一组对比数据:“以南京到莫斯科为例,我们优化后的线路比传统路线缩短了300公里,单趟可节省燃油费用约5万元。”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让同学们对铁路物流的精细化运营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座谈会上求解发展之问
  
  2025年7月16日的座谈会将调研推向深入。南京国际货运班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聪、南京龙潭铁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晶晶携运营、技术等部门负责人,与实践团师生围坐而谈。会议室里,关于中欧班列全国运营状况的讨论热烈展开。
  
  图为座谈会现场团队成员与企业负责人热烈交流。施成裕 供图
  
  “目前全国已有82个城市开行中欧班列,”陈聪经理谈道,“但同质化竞争导致部分线路装载率不足60%。”他特别提到江苏的应对策略:“我们重点开发新能源汽车配件、生物医药等特色货源,使去程班列满载率稳定在95%以上。”
  
  当话题转到CCA(一单一箱制)时,技术总监用试点数据解答了团队成员对于制度可行性的疑问:“在测试线路上,采用该制度后,单箱周转时间缩短了20%,货损率下降至0.3%。”但他也坦言:“全面推广还需要解决境外段协调等难题。”
  
  “这样的交流太珍贵了,”团队带队队长施成裕感慨,“同学们不仅了解了行业前沿,更看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青春与时代的双向奔赴
  
  夕阳西下时,实践团踏上归程。透过车窗回望,晚霞中的铁路货场依然繁忙。经济学院的王硕同学在笔记中写道:“这次调研让我明白,‘一带一路’不仅是地理上的联通,更是标准、技术和智慧的对接。”
  
  南京龙潭铁路有限公司方面表示,期待与高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正如陈晶晶经理所说:“这些年轻人的新鲜视角,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而对学生们而言,这两天的所见所闻,或许正在他们心中播下职业理想的种子。
  
  图为南京国际货运班列有限公司负责人与团队成员合照 黄圣娟 供图
  
  带着在龙潭铁路调研中获取的丰富运营数据、前沿物流技术洞察以及企业管理者的宝贵经验,“丝路箱伴”实践团队的师生们踏上了归途。此次南京龙潭之行,不仅是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现代铁路物流发展成果的一次近距离观察,更是一次让大学生将专业理论与行业实践深度融合的鲜活历练。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将以这次调研为新的起点,系统梳理南京龙潭铁路在智能调度系统应用、中欧班列运营优化等方面的成功做法,结合自身所学,致力于讲好“一带一路”铁路物流故事,为总结可借鉴、可推广的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江苏方案”贡献南财学子的青春力量。
  
  展望未来,团队将把在龙潭铁路领悟到的“数字赋能”理念与“精细运营”经验融入后续研究,持续关注铁路物流模式的创新突破与中欧班列通道的效能提升,努力为描绘中欧班列连接全球、推动互利共赢的新蓝图增添南财学子的思考与实践。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广阔平台上,南财学子将继续用实践感知行业脉动,用智慧探索发展路径。(通讯员:施成裕 赵昕蕊)
作者:施成裕 赵昕蕊 来源:施成裕 赵昕蕊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