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合工大学子深入海螺集团,螺纹中产业发展与坚毅精神的交织

发布时间:2025-07-16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导语:7月10日至11日机械工程学院赴海螺集团“解码工匠精神·熔铸青春力量”助产学研融合青年红色之旅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宁国芜湖海螺集团旗下企业,通过实地走访、技术交流与文化探寻,深入观察这家老牌企业在绿色转型中的创新实践,同时感受其传承数十年的坚毅奋斗精神。

7月10日下午,实践团队首先抵达安徽宁国海螺生物质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核心人员沈忱主任为团队详细介绍了生物质燃料的生产原理。该过程共分为烘干、热解、氧化、还原四个关键步骤。根据其介绍,生物质替代燃料不仅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且其燃烧稳定性高,通过对竹材、秸秆等原料的高效利用,可以实现清洁低碳的能源供给。在沈主任的带领下,团队进入工厂近距离观察生产设备运转,学习生物质能技术相关知识。

图为沈忱主任带领团队参观工厂 刘嘉豪 供图

随后,团队跟随沈主任的步伐来到宁国海螺文化宫厂史馆,工作人员系统介绍了水泥生产工艺的迭代升级、海螺集团的发展历程,以及集团内部的文化建设。“老一代先辈‘炸平海螺山、确保大窑转’的决心是刻在海螺人骨子里的精神基因,这样的初心不容我们忘记”,工作人员的话语让在场学子深受触动。从艰苦创业到行业领军,老一辈人所凝聚的坚毅品格深深打动了每位成员的心,成为大家心中深刻的精神印记。

图为团队参观厂史馆 刘嘉豪 供图

在厂史馆的会客厅,团队就水泥行业发展历史、产品技术升级、人才引进策略及海外市场拓展等话题对沈忱主任进行专访,沈主任结合海螺集团从地方小厂成长为全球建材巨头的历程,分享了 “技术迭代要紧跟政策导向,市场拓展需兼顾本土化适配”的实战经验,让团队对传统企业的现代化转型有了更具象的认知,进一步理清传统制造业在新时代的转型路径,同时在水泥历史,产品提升,人才引进,海外拓展方面拓宽视野,学习产业运营方式。

图为团队成员与沈忱主任进行专访 刘嘉豪 供图

7月11日上午,实践团队前往芜湖海螺集团研发中心。团队成员与实验室研究人员刘莉进行专访时重点探讨生物质油共热解技术与传统化石燃料的差异,深入分析该技术适配海螺生物质能生产场景时的生产线调整方案,以及技术落地过程中遇到的设备兼容、成本控制等挑战及解决思路。

图为团队成员与研究人员刘莉进行专访 刘嘉豪 供图

随后,团队与集团总经理杨树全就能源领域碳应用展开交流,杨树全总经理结合行业趋势建议,团队可聚焦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目前主流能源材料与生物质油的能源利用效率与应用场景进行对比研究,深入挖掘“双碳”目标推进背景下,水泥行业对生物质替代燃料需求的增长趋势,以及团队在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中的重点方向。

图为团队成员与杨树全总经理交流 刘嘉豪 供图

在张双林研究员的陪同下,团队参观了海螺集团企业展馆,深入了解脱硫剂等实验用品的研发应用。同时在海螺生物质能科技实验楼走访检测实验室、养护实验室、分析检测室等核心科研场所。“唯有持续钻研探究,方能肩负起国家赋予的重任。” 张研究员的话让团队成员对新能源产业创新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企业展馆 刘嘉豪 供图

当日活动最后,团队在会客室对张双林研究员进行专访,围绕传统碳与生物炭的理化特性差异、应用场景适配性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这场探讨让团队成员对两种材料适配边界及新型能源材料的各项相关水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图为团队成员与张双林研究员交流 刘嘉豪 供图

在此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中,合工大学子既见证了海螺集团在绿色能源、低碳技术领域的产业突破,也触摸到企业发展背后代代相传的坚毅精神。产业发展与精神传承的双重收获,为青年学子理解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生动样本。

图为团队成员于海螺集团生物质工厂合影 刘嘉豪 供图


作者:徐泽君

作者:徐泽君 来源:徐泽君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油茶结“金穗” 乡田焕新生
  • 油茶结“金穗” 乡田焕新生
  • 2025年7月10日,湖南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惠耕沃野·链韧湘乡”乡村实践调研团走进衡南县普贤村,深入探访当地油茶基地。
  • 07-16
  • 井冈星火淬新禾: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实践团队赴井冈山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 浙江财经大学“融护糖脉·非遗赋能”实践服务团赴金华开展实践活动
  • 医·社会实践|在习总书记走过的地方,听医学生讲述美丽乡村的健康脉动!
  • “春风送教”:五育课程点亮长丰儿童多元成长路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