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水东普渡·筑梦黔行”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探访贵州深山中华鲟产业

发布时间:2025-07-10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7月2日,江苏省泰州学院“水东普渡·筑梦黔行”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富源淡水鱼养殖场,开展中华鲟养殖产业专题调研。该养殖场作为全国水产养殖动植物疾病监测点,依托优质山泉水资源,年产出中华鲟10万斤,年产值达150-160万元,成为贵州省生态渔业发展的典型案例。
  
  据了解,该养殖场由一对夫妻经营者于2009年创办。在没有政策扶持的初期阶段,他们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选择养殖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稳定的中华鲟。中华鲟肉质细嫩,富含优质蛋白与氨基酸,深受高端餐饮市场青睐。
  
  养殖场负责人向实践团队介绍,当地天然山泉水温常年恒定,为8万尾中华鲟提供了接近野生的生长环境。通过独创的分级分池养殖模式,配合严格的日常巡查与病害防控措施,鱼苗存活率稳定在95%以上。目前,养殖场已建立“批发市场+酒店直供+旅游零售”三位一体的销售网络,单条4-5斤规格的成鱼零售价可达20元/斤。
  
  尽管养殖场经营状况良好,但仍面临高昂的饲料成本与季节性病害风险。团队成员在实地测量水质、核算成本后发现,进口饲料成本占产值的40%-53%,成为制约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
  
  结合贵州省生态渔业政策及铜仁、惠水等地的成功经验,实践团队为养殖场提出了“三链融合”升级方案,即延伸加工链、打通文旅链、强化技术链。团队负责人表示:“这对夫妻15年来坚持打造‘小而精’的养殖模式,是生态资源价值转化的典范。未来若能引入深加工和文旅体验,产业附加值将进一步提升。”
  
  调研结束后,团队成员与养殖场经营者深入交流,共同规划未来发展蓝图。此次调研不仅为深山中华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也展现了高校学子运用专业知识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泰州学院团队表示,将继续关注贵州生态渔业发展,为地方经济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江苏省泰州学院“水东普渡·筑梦黔行”三下乡社会实践团 来源:江苏省泰州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水东普渡·筑梦黔行”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探访贵州深山中华鲟产业
  • 童心初遇,一课一欢喜——湘信 5E 家三下乡首日记
  • 定格岁月温情,手作健康传承——“青助健康”实践团队为乡村老人送上双重礼赞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