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以青春传政策,用实践筑梦想

发布时间:2025-07-09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通讯员王琪)夏日的阳光铺满河南平顶山的土地,7月上旬,河南城建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感恩资助,筑梦远航”实践队奔赴这里,以国家资助政策宣传为脉络,用专业视角与青春行动,开启一场浸润感恩、助力成长的实践之旅 。
 一、政策宣讲进社区,让资助“声”入人心
 实践队首站来到平顶山某社区广场。清晨的阳光里,队员们支起宣传展台,摆放好国家资助政策手册。“大叔,您家孩子上学有没有了解过助学贷款呀?”队员小李笑着迎向路过的居民。手册发放中,队员们用方言搭配通俗讲解,把助学贷款申请流程、奖学金评定标准等内容掰开揉碎。遇到眼神里透着疑惑的老人,队员小王会蹲下身,指着手册上的关键信息反复说明,直到对方点头明白。
 社区的刘阿姨听完讲解,紧紧握住队员的手:“俺一直愁孩子上大学的学费,这下知道有这么多政策能帮衬,心里亮堂多啦!” 这样的认可,让队员们深知,每一次耐心讲解,都是在为家庭点亮希望,让资助政策真正成为百姓能触摸到的“及时雨”。
 二、校园里的“感恩课堂”,种下筑梦种子
 在平顶山一所中学,实践队带来别开生面的“感恩励志小课堂”。教室里,队员们没有用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以自身受资助成长的故事为引。“我也曾为学费发愁,是国家资助让我安心读书,现在才能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队员小张的讲述,让台下学生们的眼神渐渐聚焦。
 互动环节,队员们结合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展示家乡平顶山未来规划的蓝图手绘图。“看,这里以后会建起漂亮的公园,那里会有崭新的教学楼,而这一切,需要你们学好知识去实现。” 队员小陈指着图纸上的建筑模型讲解,孩子们眼中闪过好奇与向往。课堂末尾,学生们在便签纸上写下梦想,有的想成为建筑师建设家乡,有的承诺会把这份资助的温暖传递下去,这些便签被贴成“梦想墙”,成为校园里一道充满希望的风景。
 三、走访中的温暖与触动,读懂资助意义
 实践队还走进部分受资助学生家庭。在一间略显简陋的屋子里,高中生小宇正帮父母整理杂物。得知实践队来意,小宇妈妈抹着眼泪讲述:“孩子争气,可家里条件差,要不是有资助政策,真怕耽误他读书。” 小宇则默默拿出奖状,那一张张荣誉证书,是他在资助助力下努力的成果。
 走访路上,队员们看到的不仅是生活的不易,更是资助政策如何成为改变命运的力量。这些家庭的故事,让队员们对“感恩资助”有了更深理解——资助不是简单的物质帮扶,而是为一个个渴望知识的灵魂搭建逐梦的阶梯,让他们能挣脱困境,向着光奔跑。
 四、专业视角赋能,规划里的“感恩答卷”
 除了政策宣讲,实践队发挥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优势,为平顶山某乡村设计公益规划方案。队员们顶着烈日勘测地形,在田间地头丈量、记录。“这里可以利用闲置土地建文化广场,既方便村民活动,也能成为政策宣传新阵地。” 队员们围坐讨论,把专业知识转化为贴合乡村需求的设计。
 这份规划方案里,不仅有建筑布局,还融入资助政策宣传点——在文化墙设计资助故事展示区,让乡村孩子能随时看到榜样。当方案初稿交给当地村委会,村干部握着队员的手说:“你们用专业给咱村谋发展,还想着把资助精神传下去,太贴心啦!” 这让队员们明白,专业实践与感恩主题的融合,能让“筑梦远航”的意义更厚重,用所学回馈社会,就是对资助最好的感恩。
 五、青春践行,让感恩与筑梦延续
 为期数日的实践活动结束,队员们返程时,平顶山的山与水、人们的笑与盼,都成了难忘的收获。此次“感恩资助,筑梦远航”实践,河南城建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实践队用脚步丈量土地,以行动传递政策温度。他们让资助政策在社区、校园落地生根,在走访中触摸真实的民生,用专业为乡村绘就新景。
 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实践队带回的故事与感悟,将化作校园里传播感恩精神的火种,激励更多学子:在资助护航的逐梦路上,要把这份温暖转化为向上的力量,未来以更饱满的热情回馈社会、续写“筑梦”的篇章,让“感恩资助”的旋律,在青春奋进中久久回响 。


河南城建学院学生会
2025年7月6日
作者:王琪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以青春传政策,用实践筑梦想
  • 以青春传政策,用实践筑梦想
  • (通讯员王琪)夏日的阳光铺满河南平顶山的土地,7月上旬,河南城建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感恩资助,筑梦远航”实践队奔
  • 07-09
  • 合肥工业大学:学子访姚庄,共话金镶玉传承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