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科技赋能非遗:池州学院学子探索傩戏数字传承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7-07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科技点亮非遗:池州学院学子探寻傩戏传承新可能

  2025年盛夏,池州学院"傩韵新传"实践团队走进皖南傩戏之乡,开展了一场传统与创新的对话。6月23日至27日,这支由多专业学子组成的调研队伍深入池州市茅坦村、刘街社区等傩文化腹地,通过实地考察、专家访谈、亲身体验等方式,为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探寻新思路。

  图1:团队成员欣赏一件件传统傩文化服饰

  在皖南民俗文化馆,同学们被一件件珍贵的傩文化实物所震撼。从明清时期的古旧面具到做工精细的传统戏服,这些文物无声诉说着傩戏从原始祭祀到成熟戏曲的演变历程。结合专业所长,团队提出了"数字复原+云端展演"的创新构想,计划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让古老艺术焕发新生。

  走进茅坦村,傩文化研究会会长为师生们生动讲解了当地正月傩戏的仪式流程。"每一个动作、每一件道具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密码。"参与体验的队员崔同学感慨道。面对传承人老龄化、传播渠道单一等现实困境,团队与当地文化工作者就"数字档案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刘街社区的创新实践让师生们眼前一亮。通过VR眼镜,静态的傩面具在AR技术下"活"了起来,还能与观众互动。更令人惊喜的是,这里即将开发出包括3D打印面具、数字盲盒等在内的系列文创产品,为非遗产业化提供了生动案例。

  图2:团队成员参与到傩面具描色过程中

  在省级传承人姚师傅的工作室,同学们不仅近距离观摩了傩面具制作的全过程,还亲手体验了雕刻技艺。"要让年轻人了解傩、爱上傩,就要用好他们熟悉的传播方式。"李师傅的一席话启发了团队设计"非遗青年说"校园推广计划。

  图3:团队成员就傩文化如何与科技有效融合并传承展开进行研讨

  调研尾声,团队与市博物馆专家就数字展馆建设、沉浸式体验设计等展开研讨。博物馆张馆长表示:"青年学子的创新思维给我们很大启发,期待未来更多合作。"

  "这次调研让我们看到了科技赋能传统文化的无限可能。"团队指导老师表示,学院将继续发挥跨学科优势,打造"挖掘-保护-创新-传播"的非遗传承闭环,让千年傩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异彩。

作者:刘慧 来源:池州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三下乡|江西农业大学“红忆玉山,薪火相传”研究生实践团:怀玉支教行,初心筑童梦
  • 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美育浸润”团队赴朝阳社区开展文艺汇演活动
  • 九江学院艺术学院三下乡实践
  • 九江学院艺术学院三下乡实践
  • 聚焦“传非遗,振乡村”,组织团队赴流坑村。开展古村落保护调研、非遗傩舞等文化体验;参与巡河护河、樟树林维护生态实践;学习蚕丝被
  • 07-07
  • 前沿AI智慧科普服务团开展普法下乡活动
  • 科技赋能非遗:池州学院学子探索傩戏数字传承新路径
  • 青春助力乡村行,知行合一促振兴
  • 青春助力乡村行,知行合一促振兴
  •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塔里木大学组织的“科技赋能林果业,乡村振兴展新颜”团队一行人前往且末
  • 07-06
  • 传统与现代融合:安塘乡清江村打造红色文旅新范式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