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安徽理工大学“晋善晋美”皖理支教服务队踏入山西阳泉这片浸染着革命荣光的土地。服务队先后走访阳泉市博物馆、中共创建第一城旧址、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在文物史料与历史场景中触摸城市文脉,在红色印记与当代实践的交融中感悟精神力量,为即将开启的支教征程筑牢信仰根基。
清晨,铅云低垂,服务队乘车前往阳泉市博物馆,细密的雨丝敲打着车窗,却丝毫未减大家的热情。下车后,队员们撑起雨伞,踏着积水,步伐坚定地迈向阳泉市博物馆,怀着崇敬与好奇之心踏入馆内。馆内,丰富多样的文物展陈和精心还原的历史场景,如同一幅幅时光画卷,缓缓展开。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在不同历史时期间穿梭,仔细端详着那些斑驳的古代器物,试图从中探寻阳泉这座城市的文化脉络。他们还围绕文旅发展、历史故事等话题,与本地居民展开交流。一位市民感慨地说:“老物件在当下总能带来新感悟,阳泉的文化魅力正通过博物馆被更多人看见。”队员们认真记录着这些话语,深知博物馆不仅是文物的陈列之所,更是阳泉历史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窗口。
队员在博物馆对市民进行采访(摄影:刘金鹏)
午后,天空放晴,团队来到了位于阳泉繁华闹市中一条幽静保晋巷内的中共创建第一城旧址。这里曾是阳泉建市之初市委、市政府机关的驻地,金灿灿的阳光穿透云层,门楼上“中共创建第一城”九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跟随讲解员的脚步,队员们走进旧址,革命先辈们在此战斗工作的事迹,透过一件件旧居陈设、一份份文献资料生动地呈现在眼前。1947年,阳泉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它是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后援队”,是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探路者”。队员们不时驻足,相互交流,先辈们为了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的精神,深深触动着每个人的心灵,成为他们心中永远镌刻的精神坐标。
团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习中共创建第一城的发展历史(摄影:刘金鹏)
随后,队员们来到了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在这里,以丰富史料还原的历史场景,让大家仿佛置身于1947年那段激情燃烧的奋斗岁月。从战略决策的制定到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出当年阳泉人民团结一心、拼搏奋进的精神风貌。队员们深刻理解了“团结拼搏”的时代内涵,纷纷表示,要将这种红色精神融入到即将开展的支教实践中,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
参观接近尾声,队员们齐聚在文化园一处明亮的室内展厅。洁白的灯光均匀地洒下,映亮了墙上“再穷不穷教育,再苦不苦孩子”的鲜红标语,也映照着队员们坚毅的面庞。这条标语如同一簇跳动的火苗,与屋内的白灯相互映衬,点燃了每个人心中的支教热忱。大家在标语前整齐列队,“晋善晋美”的队旗在身后舒展飘扬。快门按下的瞬间,不仅定格了青春洋溢的笑容,更定格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庄严承诺。队员们深知,前方的支教之路或许充满挑战,但只要坚守这份信念,定能为乡村孩子点亮知识的灯塔,让红色精神在希望的田野上生生不息。
团队成员在1947文化园合影留念(摄影:经士锐)
此次阳泉之行,不仅是一次对当地历史文化的深度探寻,更是一次深刻的红色精神洗礼。队员们在了解阳泉历史的过程中,明确了自己作为支教志愿者的使命与担当。他们将把在这些地方所学所悟,融入到后续的支教工作中,用知识和爱心为阳泉的孩子们点亮希望之光,让红色基因在青春奉献中得以传承延续,为乡村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