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程学院:探扬州文化根脉 助社区治理青春力量
聚焦扬州文化传承与社区发展,六月二十六至二十七日,南京工程学院“广陵逐光”团队奔赴扬州市广陵区,开启了一场主题鲜明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紧密围绕“传承地域文化、助力基层治理”的目标,通过社区慰老、文化研学与短视频创作等多元形式,展现青年一代在新时代下的社会责任感与文化担当精神。
溯源文化根脉:博物馆里的扬州记忆
活动首日下午,“广陵逐光”团队的同学们来到了扬州博物馆。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认真参观了“广陵潮——扬州城市发展历史陈列”展厅。展厅内,汉代广陵王玺金印、隋唐青瓷胡人俑等珍贵文物引得同学们驻足凝视,郑板桥的《墨竹图》更是让他们感受到文人风骨的震撼魅力。一件件文物、一段段资料,生动再现了扬州从邗沟开凿到大运河繁荣变迁的辉煌历史,使同学们对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在博物馆的沉浸式调研中,队员们还发现了专业与文化的奇妙联结。比如在石碑拓片区,他们解读“漕运禁令”的历史规制;在“白浮引水沙盘”前,探寻古代水利智慧。这些跨领域探索为后续的文化传承与专业实践融合注入了创新活力。
情暖社区夕阳:银发群体的暖心陪伴
27日上午,实践队带着慰问物资走进便益门社区,深入高龄老人家中。队员与老人们亲切交流,聆听他们讲述运河边的生活往事,记录下珍贵的乡土记忆。一位老人感慨:“以前运河上船只穿梭,热闹得很,现在虽然安静了,可这水还养着咱。”在与老人的互动中,队员们了解到运河对当地生活的滋养,也感受到老人日常的孤独。他们陪老人唠家常、整理院落,用青春的温暖为古朴小院带来生机。
镜头记录传承:大运河边的文化叙事
27日下午,实践队来到大运河扬州段进行文化VCR拍摄。在运河三湾景区,队员们以红色身影为背景,围绕运河主题雕塑展开测量与记录,讨论其承载的运河故事。他们穿梭于景区,拍摄运河风光与文化景观,力求通过青年视角展现运河的新时代魅力。在镜头前,志愿者们化身文化使者,或深情讲述运河故事,或实地展示沿岸风貌,努力将运河文化与专业所学有机结合,为宣传扬州运河文化、增强公众保护意识贡献力量。
这场“三下乡”之旅,“广陵逐光”团队以运河文化为笔、以乡土温情为墨,书写着独特的实践篇章,让运河文化与乡土情怀在青春的征程中绽放出绚丽光彩。
作者:南京工程学院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探寻指尖艺术 走近乡村书院
- 一针一线传承文化根脉,一书一院赋能乡村振兴。重庆师范大学“耕培启润”志愿服务团深入酉阳县何家岩村,开展非遗苗绣与乡村书院文化调
- 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