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南宁理工学院三下乡:红壤寿乡探秘 青春足迹丈量巴马振兴路

发布时间:2025-07-06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南宁理工学院三下乡:红壤寿乡探秘青春足迹丈量巴马振兴路
   
  盛夏七月,桂西北山峦叠翠,晨光熹微中,“红壤寿乡·青衿黔行”实践队的青年学子们已踏上征程,车轮碾过蜿蜒山路,奔赴世界闻名的长寿之乡——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展开为期三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以青春之眼洞察长寿密码,以青年之思探寻振兴之道。
   
  初探长寿:博物馆中的文化基因解码
   
  7月5日正午,团队抵达巴马。稍作休整,队员们便迫不及待地投入对这片神奇土地核心魅力的探寻之中。长寿博物馆成为此行的首站。馆内陈列无声,却如一部厚重的生命之书。从详实的人口统计数据到独特的自然环境展示,从古老的养生习俗到珍贵的百岁老人生活影像,队员们长久驻足于展柜前,指尖轻触展板上的文字,仿佛触摸到巴马人跨越百年的生命律动。水之清冽、地之磁力、气之纯净、光之和谐、食之天然——这被科学界称为“巴马五要素”的环境特质,在队员们心中逐渐具象为一种敬畏。一位队员在笔记中写道:“长寿非偶然馈赠,而是人与自然千年和谐共生的哲学回响,是巴马最深沉 的文化基因。”
  历史的长河奔涌向前,革命烽火曾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熊熊燃烧。离开长寿博物馆,实践队旋即前往西山乡革命历史纪念馆。肃穆的展厅内,一件件褪色的革命文物、一张张坚毅的面孔照片、一行行滚烫的英烈事迹,无声诉说着峥嵘岁月里巴马儿女的热血与忠诚。讲解员深情讲述的每一段历史,都如重锤敲击着队员们的心灵。这片孕育长寿的沃土,同样浸染着革命志士的鲜血,红色血脉早已深深融入寿乡的肌理。革命精神所昭示的奋斗、奉献与坚韧,与巴马人追求健康长寿的生命态度,在队员们心中激荡交融,形成独特的精神坐标。

图为团队成员在长寿博物馆探索关于巴马人民长寿的奥秘。通讯员张明巧摄
   
  传承与协作:校史馆里的教育薪火
   
  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在巴马民族师范学校校史馆和麒麟山文学馆内显得格外清晰。7月5日下午,队员们步入这方承载教育理想的文化殿堂。泛黄的毕业合影、字迹工整的教案手稿、荣誉墙上的熠熠奖章……无声诉说着这所地方师范院校数十年如一日为基层教育播撒火种的艰辛与荣光。麒麟山文学馆内,本土作家描绘乡土、讴歌时代的作品,字里行间饱含对脚下红土地的深情。校方代表与实践队围坐交流,“校校协作”成为关键词。双方就优质资源共享、教育实习基地拓展、地方文化课程联合开发等议题进行了务实探讨。青年学子们深切感受到,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灯塔,更是巴马未来持续发展最深厚的根基。推动教育协作,正是为寿乡的明天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动能。

图为团队成员一行深入巴马民族师范学校,实地参观文化历史区等。通讯员张明巧摄
   
  产业脉动:旅居热土上的振兴活力
   
  7月6日清晨,团队深入甲篆镇坡月村,直面巴马蓬勃发展的康养旅居产业脉搏。百魔洞,这座被誉为“天然疗养院”的喀斯特溶洞,以其独特的地磁环境和超高负氧离子含量闻名于世。洞外,来自五湖四海的“候鸟人”或悠然漫步,或静坐吐纳。实践队员们走近这些寻求健康的长住客,倾听他们选择巴马的深层原因。随后,团队参访了规划现代的世纪养生园,与企业负责人展开深度对话。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园区如何依托巴马独一无二的自然禀赋,构建集康养居住、健康管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也坦诚提出了发展中遇到的专业人才匮乏、服务标准有待提升等瓶颈。校企合作的巨大空间在此刻凸显。一位队员感慨:“从‘长寿之乡’到‘康养之都’,巴马正经历深刻转型,急需高校智力支持与青年人才下沉,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金山银山。”
  视野再拓展,赐福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碧波映入眼帘。6日下午,队员们在此调研巴马大健康旅游的融合升级之路。湖光山色间,生态度假酒店、水上运动中心、康养步道等设施星罗棋布。管理部门负责人介绍,当地正着力将赐福湖打造为以生态为基底、康养为核心、文化为灵魂的高品质旅游度假目的地,推动“旅游加健康”深度融合。实践队深刻认识到,以赐福湖为代表的模式,标志着巴马正从单一的长寿观光,迈向集生态体验、健康疗养、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复合型大健康旅游产业新阶段,这无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青衿黔行:在红壤上播撒未来之光
   
  三天时光短暂,“红壤寿乡·青衿黔行”实践队的足迹已深深印刻在巴马的山水之间。从博物馆的静默史料到革命纪念馆的烽火记忆,从师范学校的琅琅书声到百魔洞畔的养生热潮,再到赐福湖畔的旅游蓝图,队员们以脚步丈量、用心灵感悟。
  巴马,以其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深沉厚重的红色基因、蓬勃发展的康养产业,为青年学子们呈现了一幅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壮美画卷。长寿的奥秘,不仅在于清泉地磁与天然食材,更在于对绿色发展的执着坚守;振兴的密码,不仅蕴含于大自然的慷慨馈赠,更根植于红色精神的代代传承与对可持续发展的锐意求索。
  当实践队员们踏上归程,车窗外巴马的青山绿水缓缓后退,心中激荡的思考却愈加清晰:青年一代,当以此次“三下乡”实践为起点,勇担时代使命。要将调研中的真知灼见转化为助力地方发展的智慧方案,将红色基因赋予的信念力量转化为服务人民的持久热情,更要将生态文明理念深植于心、践之于行,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奋力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让青春之光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绽放异彩!
  (通讯员陆玉文范春芳指导老师姚顺良梁爱想)

图为团队成员在河池市巴马民族师范学校门前合影留念。通讯员张明巧摄

 
作者:陆玉文 范春芳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合肥大学学子“三下乡”:多彩课堂进乡村,知识与艺术共绽芳华
  • 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耕培启润”志愿服务团赴酉阳南腰
  • 校地座谈谋发展,青春助力何家岩
  • 7月5日晚,生命科学学院“耕培启润”志愿服务团与重庆市酉阳何家岩村村委开展三下乡座谈会。会上,学院老师介绍学科优势,何家岩村书记
  • 07-06
  •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大学生前往武汉市武昌南机务段开展实践调研
  • 哮喘家庭指南进横岭,除尘控湿护儿童呼吸
  • 青银惠志愿服务团队 “三下乡” 暖心一幕​ ——可乐球架起代际桥梁
  • 七彩之路筑梦苗乡,童心飞扬大坪村落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