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7日9时30分,南京医科大学"控糖脱敏护成长之路,接苗防疫守青春之盾"实践队响应“三下乡”号召,在横岭社区活动中心启动儿童哮喘诱因防控项目。活动现场悬挂"儿童哮喘环境诱因识别与防控"主题横幅,电子屏循环播放尘螨防控动画短片。42名儿童及其监护人参与首场活动。
科学宣讲:环境风险量化分析 预防医学专业队员顾如意展示室内环境监测数据:"尘螨浓度超过500只/克与儿童喘息发作存在显著相关性(OR=3.2,95%CI2.1-4.8)。"电子屏幕同步呈现温度计动态模型,显示织物在不同暴晒时长下的除螨效率曲线:当暴晒时间达180分钟时,除螨率提升至92.4%(95%CI89.7-94.1)。临床医学队员张诗彤补充室内湿度控制要点:"相对湿度60%为尘螨繁殖临界点,超过此阈值繁殖速率呈指数增长。"
20分钟核心课程内容基于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建立的社区环境健康数据库,涵盖2019-2024年收集的1200户家庭追踪数据。现场发放的防控手册附录注明所有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学编号(PH-2025-06)。

图为队员进行哮喘知识宣讲
物资发放:防护器具规范使用 实践队设置三条物资领取通道,采用签到卡登记制度。发放的健康包包含三项标准化物资:
1,哮喘急救流程手册(经三甲医院呼吸科审核版本V3.2)
2,H12级静电防尘口罩(符合GB/T32610-2016标准)
3,儿童BMI折叠测量尺(含WHO0-18岁生长曲线参照)
在物资演示区,张诗彤向一位带孙辈的老人耐心示范口罩佩戴技巧:“您看,这口罩滤芯含特殊静电层,对花粉、尘螨排泄物和PM2.5的阻隔率很高。注意金属条要沿鼻梁压紧,才能发挥最大效果。”
物资包内附环境健康监督热线卡片,该热线连接市疾控中心24小时值班系统。活动期间共发放120套物资,发放过程持续110分钟。
图为实践队员为家长发放宣传手册与口罩等
健康承诺:可量化行为契约 活动现场西侧设置健康承诺墙,采用绿叶形承诺卡收集居民防控计划。承诺书设计包含六个可测量行为指标:
每日通风≥3次(每次≥15分钟)
每周清洗毛绒玩具(60℃以上水温)
每月更换空调滤网(记录更换日期)
每季度专业除螨(保留服务凭证)
湿度监测(维持40-60%区间)
体重监测(每月记录BMI百分位)
居民王女士携双胞胎女儿签署承诺卡:"通过今天的织物显微展示,我发现像我家的那种布艺沙发尘螨密度高达780只/克,超出安全阈值56%,还是赶紧换掉的好。"截至11时30分,承诺墙收集有效承诺卡43份。后续抵达的12个家庭通过补签通道完成承诺登记。
后续机制:让健康守护延续 活动建立三项持续干预机制:
社区环境监测点:在儿童活动室安装温湿度记录仪(数据上传至校公共卫生平台)
健康包使用回访:实践队将在30天后进行电话随访(预设标准化问卷)
承诺履行核查:社区卫生站将结合儿童健康档案追踪哮喘发作频率变化
本次活动共持续2.5小时,现场采集有效问卷78份,环境样本17份。实践队队长向社区移交防控手册电子版(含文献索引28条),供未到场家庭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