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南信学子三下乡:不老村韵醉乡情,非遗技艺绽华光

发布时间:2025-07-05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赤日熔金七月天,
青峦叠翠水漾烟。
村如画卷藏幽韵,
景似琼章醉客船。

前言
为弘扬新时代青年志愿服务与实践精神,深入响应2024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的战略号召,我们谷音青耘小队来到南京市浦口区不老村,进行实地调研行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青年力量探索不老村的绿色生态与非遗文化,服务地方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为大学生实践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与深度。



1、民宿闲谈话意浓,巧手厨娘百味香
走进绿意盎然的不老村,小队走访了村里最具人气的民宿,听民宿老板讲述创业故事。“十几年前我还是一家酒店的大堂经理,后来受国家政策响应,我来到了不老村,在这里办起了民宿。”民宿老板何先生一边泡茶一边与我们笑谈“当时只是想换一种生活方式,没想到民宿会越做越火。”推开木门,静谧安然的庭院映入眼帘,青砖黛瓦间透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小院里绿植葱茏,石子小路蜿蜒其间。他的民宿虽然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屋内布置得精致温馨,藤椅、壁画、茶具相映成趣,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主人的用心与情怀,既充斥着生活的烟火气,也弥漫着诗意的栖居感。采访后,老板又热情地带我们参观了他家的生态农场,绿油油一片,到处是泥土与青草的芳香。



村口的饭店,饭菜香气早已飘满小路,令人闻之垂涎。据饭店的老板兼采购员大姐所说,她每天早上四点就起床亲自前往最近的菜场进行采购,什么新鲜买什么,绝不凑合。而为了确保食材的新鲜,大姐对厨房管理尤为严苛,对于晚上剩余原料,凡是不能过夜的绝不隔夜,这就是她家饭菜好吃的关键。谈到她家饭店回头客多的秘诀,她神秘一笑,语气里满是自豪,“就是以诚待客,无论客人点几盘菜,几个人吃,都会尽心去做,真材实料,不糊弄人。”她的话朴实无华,却道出小饭店立足不倒的根本所在——融在锅碗瓢盆间的实诚。



近年来,不老村凭借民宿经济和乡村美食焕发新的活力,正如村民所说:“一间民宿住心间,一道好菜留人心。”



2、古法染出千重韵,良工织就万缕情
来到不老村的扎染作坊,小队进行了一场富有文化韵味的扎染体验活动。活动伊始,工坊老师向大家介绍了这门手艺的起源、发展、以及工艺流程。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队员们纷纷动手尝试:使用一种特质的防染剂,通过镂空模板将图案均匀涂抹在布料上,再用玻璃珠和细绳将方巾进行缠绕定型,随后将布料浸入蓝靛染缸。颜色在水中缓缓晕开,素布就变得灵动起来,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图案,每一块都独一无二,承载着创作者的巧思与心意。




3、葫芦绘彩藏意趣,漆艺无声映匠心
走进大师的工作室,满屋葫芦玲珑可爱,漆面莹润如玉,都静静陈列在木架上,仿佛一件件被时光凝固的艺术品。谈起与漆艺的缘分,他脸上浮现笑意:“我是19年开始学漆艺的,一开始只是好奇,后来变成了热爱,也正是这份热爱让我坚持到了现在。”大师指着案台上一枚葫芦,“像这只,光是上漆就要十几层,每上一层漆都要等干透,不能催,不能急。”在他眼中,一枚小小的葫芦不仅是器物,更是一种心境。“漆艺是慢功夫,它教人耐心,也让人沉静,成品里藏着时间、情感、专注……”在大师的世界里,一笔一划皆是岁月的痕迹,一器一物皆有温度与情意。漆艺虽然无声,却能在静默中打动人心。



结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不老村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焕发出的蓬勃生机:民宿经济的兴起、乡土美食的人情味、非遗技艺的坚守与创新,每一处都浸润着乡村文化的根脉,也折射出一代代匠人的初心与坚守。这里的土地不仅孕育了绿水青山,更承载着技艺的传承与生活的智慧。我们将把这份来自乡土的感动与启发,继续转化为前行的力量,为新时代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与责任担当。

作者:秦瑞泽 刘静怡 李思琪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探秘万灵第三弹——聆听老者讲述永不褪色的信仰长歌
  • 青春在田野课堂中拔节生长:学子三下乡实践纪实
  • 扎根乡村沃土 赋能乡村振兴
  • 扎根乡村沃土 赋能乡村振兴
  • 2025年6月,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码行空”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江苏省六合区竹镇镇,开展为期3天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团队围绕乡村多
  • 07-05
  • “救在身边,医暖蔡山团”志愿团在蔡山团村开展急救知识宣讲 ,守护村民健康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