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椒香承红韵,沃土育新篇”乡村振兴促进团一行怀着崇敬之心,奔赴重庆市江津区,开启了一场以红色文化历史为主题的深度社会实践。此行聚焦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和陈独秀故居两处重要红色文化遗址,旨在通过实地探访、史料研读与集体研讨,引导青年学子深刻体悟革命精神,并将专业所学融入红色文化传承。
走进聂馆:铭记元帅功勋,激扬报国之志 实践团队首站抵达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在庄严肃穆的铜像广场,全体成员严阵以待,向聂帅铜像行注目礼并鞠躬致敬,表达对这位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建立不朽功勋的开国元勋的深切缅怀。步入陈列馆,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团队成员认真观看了馆内珍藏的大量历史照片、文献手稿、实物展品和多媒体演示。一件件斑驳的文物,无声诉说着聂帅波澜壮阔的一生:从青年时代投身革命洪流,寻求救国真理;到抗日战争时期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立下赫赫战功;再到新中国成立后,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领导“两弹一星”等重大国防科技工程,为铸就大国重器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团队成员驻足于展柜前,仔细研读,被聂帅矢志不渝的报国信念、勇挑重担的责任担当、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深深震撼。
参观结束后,团队成员并未止步于感慨,而是组织专题讨论会,进一步围绕“聂帅的报国志向与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使命”、“科技强军战略的历史意义与当代创新发展”等议题,结合所见所闻,展开热烈交流。讨论中,爱国情怀进一步升华,国防安全意识显著增强,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同学们纷纷表示,聂帅的精神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激励着他们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
探访陈居:追溯思想源头,体悟先驱初心 实践的第二站是陈独秀晚年寓居地。穿过古朴的石墙院落,团队成员走进了这位新文化运动旗手、五四运动总司令和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最后居所。故居陈设简朴甚至略显斑驳,却仿佛凝固了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跟随讲解,团队成员系统了解了陈独秀跌宕起伏的一生:从高举“德先生”与“赛先生”大旗,引领思想启蒙;到创建中国共产党,点燃革命星火;再到历经波折,晚年在江津的潜心研究与著书立说。故居内每一件生活旧物,每一张泛黄的照片,都让这位历史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鲜活。团队成员在狭窄的居室内流连,触摸着历史的痕迹,深切感受到陈独秀先生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上下求索的执着初心,以及晚年身处逆境仍心系家国的坚韧与思考。基于对陈独秀生平和思想的实地了解,大家聚焦“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对中国社会进步的关键作用”、“陈独秀等先驱的历史功绩与精神遗产”等话题,结合展陈内容,进行了思想碰撞。通过这次探访与讨论,团队成员对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艰辛历程有了更为具象的认识,对早期革命先驱们为民族复兴抛头颅、洒热血的无畏精神产生了更深切的敬意,也深刻体会到思想解放对于社会变革的巨大推动力。
实践所获:赓续红色基因,践行外语使命 此次重庆红色之旅,对江西师大外院学子而言,不仅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育和精神洗礼,更是一次结合专业特色的生动实践。团队成员在“所做”中,亲历了红色场馆,研读了珍贵史料,组织了深度研讨;在“所悟”中,深刻理解了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和牺牲精神,深化了对党史、新中国史的认识,厚植了爱国情怀和时代责任感;在“所感”中,更加明确了作为外语专业学生的独特使命。大家一致表示,身处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外国语学院的学子,肩负着沟通中外的桥梁作用。未来,他们将把此次实践汲取的精神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要立足跨文化视角,深入挖掘和解读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运用语言优势,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革命的故事、讲好中国英雄的故事。积极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让红色基因焕发新的时代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外语人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