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将至,实践先行。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服务社会,河南科技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组织开展以“围绕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在王磊老师的带队指导下,由黄河流域(河南段)生物多样性调研 与科普宣讲团深入三门峡及黄河沿线多地进行实地考察、植物调研与生态保护宣传,旨在用实际行动助力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彰显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是高校立德树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此次实践活动,是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深入推进“大思政课”育人理念、落实实践育人任务的重要举措。在活动正式开展前,团队成员们在学院统一部署下进行了为期数天的前期筹备工作。他们结合专业特色与实践主题,通过文献查阅、线上访谈、问题研讨等多种形式,初步构建了关于黄河流域植物多样性调查、生态系统现状评估以及乡村生态振兴策略等方向的调研框架,确保此次活动有目标、有内容、有成效。
7月初,实践团一行首先来到了三门峡市博物馆,开启了黄河文化探寻之旅。三门峡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素有“黄河明珠”之称。在博物馆中,团队成员们通过图文展板、文物展示和多媒体互动设备,系统学习了从史前仰韶文化、夏商周文明到秦汉隋唐各个历史时期黄河流域的发展演变,深入了解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参观过程中,讲解员对黄河水利工程变迁、生态演变过程及人类活动对流域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详细介绍。面对大量文物与史料,同学们纷纷驻足记录,不时交流心得体会。在博物馆“生态三门峡”展区,大家对近年来三门峡市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如退耕还林、湿地修复、水质治理等内容尤为关注。许多队员感叹:“只有亲眼看到黄河流域千百年来的沧桑巨变,才能真正理解生态保护的迫切性和历史责任感。”
博物馆参观结束后,团队一行马不停蹄地奔赴三门峡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天鹅湖以其良好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植物群落成为实践团开展实地调研的重点区域。实践团成员们在导师指导下,分组开展植物采样与记录工作。他们手持专业的植物志、标本采集工具及拍摄设备,对湿地中的代表性植物种类进行识别与记录,并就生长习性、群落结构、水土保持作用等内容进行深入观察与分析。通过与当地管理人员的交流,实践团还了解了近年来园区在外来物种防控、濒危植物保护与科普宣传方面的具体措施。
在天鹅湖考察期间,实践团还主动走进当地村庄,走访周边居民,收集他们对黄河生态变化的亲身感受。许多村民表示,近年来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野生动植物种类明显增多,尤其是天鹅湖成为冬季候鸟栖息地后,吸引了大量游客,也促进了村民参与生态旅游的积极性。实践团还结合所学知识,向村民科普水土保持与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他们设计简洁明了的宣传海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常见植物的生态价值,鼓励大家共同参与到黄河生态保护中来,营造了良好的互动氛围。
通过为期多日的调研与走访,实践团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实践任务,取得了丰硕成果。在返程途中,队员们围绕活动内容展开座谈交流,畅谈所思所获。“我们不仅收集到了大量一手植物生态数据,也通过与群众、工作人员的沟通,理解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和联系。”队长李同学总结说,“每一处湿地、每一株植物都体现着自然生态的宝贵,也赋予了我们青年学子投身绿色发展的使命感。”
黄河宁,天下平。生态环境保护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大计,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更应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此次河南科技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黄河先行”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求知之旅、调研之旅,更是一次筑梦之旅、奋进之旅。通过实地走访与科学调研,团队成员更加坚定了将专业知识服务国家战略、将个人发展融入社会进步的决心。他们用脚步丈量黄河大地,用笔记录生态变迁,用行动传递青年力量,用青春谱写生态文明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