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边俊辉、陈子豪)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7月2日下午两点,江西水利电力大学“星火传薪志,碧水护山行”实践团抵达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深处的茨坪镇下庄村。短暂休整后,实践团于下午四点整装出发,开始对这座浸润着革命烽烟的村庄进行深入考察。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黄桃树种植基地进行调研(卢俊宇 供图)
在村巷院落间,实践团成员与村民细心交谈,细致记录村庄普通话普及程度及语言使用实情。他们一面耐心聆听村民讲述当地独特的语言习惯,一面积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应用,在交流中为推普工作收集着最鲜活的基层资料。调研内容更延伸至村民日常生活图景,从家庭收入结构、主要谋生方式到村中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实践团成员们怀揣热忱,力求描摹出革命老区在时代变迁中的真实发展脉络。在调研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当地村民的收入主要依靠旅游业与黄桃的外销。村庄内有民宿50多家,可容纳游客两千余人;黄桃主要通过线上销售,每到成熟季节总是供不应求。村民们的淳朴热情与对新生活的憧憬,深深感染着每一位队员,也为调研注入了蓬勃生气。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村民的合照(卢俊宇 供图)
此次调研不仅是一次语言文化的社会实践,更成为一堂沉浸式的红色教育课。下庄村厚重的历史积淀,使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不仅是物质条件的改善,更包含精神文化层面的传承与发展。青年学子们决心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助力乡村发展的具体行动,让青春力量在红色热土上书写服务基层、建设家园的新故事。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照(边俊辉 供图) 井冈山市茨坪镇下庄村并非寻常村落,它是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发源地之一。这片土地承载着不可磨灭的红色记忆,毛泽东、朱德等革命先驱曾在此运筹帷幄。村内及周边遍布珍贵的革命旧址,构成井冈山红色精神版图上不可或缺的坐标,吸引无数后来者追寻初心。如今的下庄村,在悉心守护这份炽热遗产的同时,更在新时代的春风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