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指明方向。为深入贯彻这一精神,2025年7月1日,河南科技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积极响应号召,奔赴河南南阳医圣祠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探寻中医药文化根源,践行传承发展使命。
踏访医圣祠,溯源中医智慧
在7.1日白天,我们踏入医圣祠,古朴庄重的氛围扑面而来。祠内古碑林立,每一块石碑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与中医药发展的脉络。队员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了医圣张仲景的墓冢,这座历经千年风雨的墓冢,是中医传承的精神坐标。在张仲景纪念馆,《伤寒杂病论》的各种版本陈列其中,队员们细细研读条文,深刻领悟“辨证论治”这一中医学精髓。

回望抗疫历程,见证经典力量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入调研张仲景医学理论在现代抗疫中的应用。据资料记载,在非典时期,中医药专家依据《伤寒杂病论》的理论,制定出一系列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而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医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清肺排毒汤”便是以张仲景经方为基础化裁而来,在全国广泛应用,为疫情防控做出巨大贡献。

探寻草药种植基地,感知本草魅力
结束医圣祠的参观后,实践团队来到了南阳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放眼望去,各类中药材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工作人员介绍说,南阳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中药材生长,这里是众多优质中药材的产地。在与种植户交流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了解到中药材种植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之一。
夜游文化园,洞察民生效益
夜幕降临,实践团队来到医圣祠文化园。这里融园、院、祠于一体,以医圣祠为核心,是传承中医药文化,建设世界中医药文化新地标中医祖庭。从市民访谈中得知,随着医圣祠文化园的建成开放,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增加了居民收入;还通过举办各类中医药文化活动,如中医义诊、养生讲座等,提升了市民对中医药的认知和健康意识。许多市民表示,现在更愿意选择中医治疗和养生保健,家门口的医圣祠文化园为大家提供了便捷的中医药文化体验平台。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队员们在医圣祠的探寻中,深刻领悟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从经典著作到抗疫实践,从本草世界到领袖期许,每一步都坚定了队员们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决心。未来,团队将继续努力,让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为健康中国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