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学院“赴六尺巷礼让文化传承调研”实践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6月24日至27日,池州学院“赴六尺巷礼让文化传承调研”实践团在指导老师檀向群和带队老师张燕的带领下展开为期四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4日下午,实践团实地学习了吴氏文化陈列馆、中华礼让文化陈列馆与中华廉洁文化陈列馆。在陈列馆内,成员们通过丰富的史料和展品,沉浸式学习“六尺巷”典故的历史渊源及其所蕴含的“礼让和谐、清廉自守”精神内核。在张英、张廷玉生平事迹展馆,"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家书引发成员深思。指导老师现场解读:"这份‘让’的智慧,至今仍是化解矛盾的良方。"
25日,实践团师生深入桐城六尺巷,实地观摩“六尺巷工作法”应用的过程,深度调研这一源自张英的“让他三尺”典故的治理模式,如何发展成为覆盖全市(县)调解室和专职调解员的成熟工作体系。活动中,团队成员积极发放调查问卷,与当地居民、来桐游客亲切交谈,成员们切身感受到“六尺巷工作法”的魅力。
6月26日,实践团师生们来到文昌街道六尺巷社区“六尺巷·德邻社”党群服务站开展了一场主题鲜明的“六尺巷礼让文化”宣讲活动。成员们结合所学与调研心得,以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案例,向居民们阐释了“让他三尺”的当代价值与基层治理智慧,现场互动积极,气氛热烈。
6月27日上午,实践团师生走进六尺巷社区居委会,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居委主任张耘,总支副书记、社居委副主任金丽利,总支委员、社居委委员叶欣,总支委员方明丹与实践团师生进行了亲切座谈交流。
座谈会上,张耘书记围绕六尺巷礼让文化的核心内涵、历史传承及其在当代社区治理中的应用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讲解,他首先明确了流传三百余年、促成“六尺巷”美谈的张英家书标准版本,他认为,六尺巷礼让文化的核心要义就是一个‘让’字。这一理念历经岁月沉淀,已凝练为具有指导意义的社区工作箴言——“谦和礼让,知进退,和为贵”,不仅成为“六尺巷工作法”的灵魂,更是桐城基层善治的文化密码,生动体现了传统智慧解决现实问题的强大生命力。
当泛着青石光辉的古老巷子里迎来池州学院的青年学子们为追寻传统智慧而投射的求知目光时,这条宽不过六尺的巷道,让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完美相遇,正所谓“小巷子里天地宽”,从这里走出来的不仅是中华民族延绵不断的古老文明,还不断孕育着在时代的浪潮中激荡而生的现代治理文明。实践团成员会带着"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启示,去追寻和践行新时代青年的“礼让文化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