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赓续红色血脉,更好的开展红色文化研究与应用,湘潭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赴响塘镇暑期实践团,奔赴伟人故里韶山,开启了为期一天的红色文化研究探寻实践活动。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既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大课,更是一次涤荡灵魂的精神淬炼。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毛泽东广场缅怀伟人的画面。周宇豪 供图
清晨团队成员抵达毛泽东广场,薄雾渐散,朝阳初升。毛泽东广场庄严肃穆,高达10.1米的毛泽东同志铜像巍然矗立,该高度特意选取以纪念新中国十月一日诞生的重要时刻。调研团队成员身着统一队服,通过庄重的列队仪式,向毛泽东同志致以崇高敬意,深切缅怀其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奋斗一生所建立的不朽功勋。
随后团队成员们沿着蜿蜒的村道,来到毛泽东同志故居。这座典型的南方农家宅院,青砖灰瓦,木格门窗,1893年,一代伟人在此诞生。斑驳的木门,堂屋里的八仙桌、灶台边的水缸、卧室里的雕花床,每一处细节都保持着当年的模样。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毛泽东故居的画面。周宇豪 供图
讲解员讲述了少年毛泽东在此劳作、学习的故事,团队成员俯身凝视陈列的农具、书籍,就如同看到那个在田间地头奔跑的少年,如何在艰苦环境中孕育出改天换地的伟大志向。步行五分钟,便是南岸私塾旧址。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曾是毛泽东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教室里,泛黄的《三字经》课本、刻着“毛泽东”字样的砚台,将时光拉回到1896年的秋天。讲解员讲述少年毛泽东在此诵读经典、写下“独坐池塘如虎踞”诗句的故事,团队成员也在充满墨香的氛围中,深刻体会到知识启蒙与家国情怀的交融。
接下来,调研团队走进毛泽东同志纪念馆。这座气势恢宏的建筑,通过“立志救国”“开天辟地”“建国创业”等七大主题展厅,全景式展现了毛泽东波澜壮阔的一生。2800余件珍贵文物中,既有青年毛泽东求学时批注的《伦理学原理》,也有长征途中使用过的马灯,更有开国大典时穿过的中山装。透过展柜,同学们仿佛看到战火纷飞中,伟人以卓越的战略眼光指挥千军万马。在多媒体互动区,VR技术还原的“中共一大”场景,让同学们“置身”嘉兴南湖的红船之上,沉浸式感受革命火种点燃的历史瞬间。

图为实践团参观毛泽东纪念馆的画面。周宇豪 供图
此次韶山红色实践活动,通过“看、听、悟、行”相结合的方式,让青年学子在历史现场接受精神洗礼,在红色文化中汲取奋进力量。未来,湘潭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也将继续深化红色教育实践,引导青年学子厚植家国情怀,以青春之名书写新时代的奋斗篇章。(指导老师 傅燕翔 通讯员 赵睿宜 罗米亚 秦瑞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