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栗坂聆乡语,薯垄植新篇

发布时间:2025-07-01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2025年7月1日早晨,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商学院“共青薪火,栗耘兴乡”社会实践队伍继续整队前往栗坂村进行“三下乡”实践活动。晨光初破云翳,实践队员们踏着熹微的朝露,怀揣热忱,向着栗坂村的方向出发,开启今日充实而有意义的三下乡实践之旅。
在乡土里破茧的生活追光者

在采访中我们遇到了查冬梅阿姨,她像是一本摊开的生活志,每一页都写满热忱与坚韧。作为文艺爱好者,她把乡村文艺的火种,通过屏幕传递到天南海北。可这背后,是她对热爱的死磕——从跟着村书记组织的文艺课学唱练跳,到自己摸索直播门道,把农闲时光焐热成发光的热爱。和她聊天,说到直播时眼睛发亮的模样,让我们看见乡村人拥抱新事物的拼劲,原来传统与新潮,能在一方屏幕里这么鲜活地交融。

还听其他村民讲起村里的变迁,有人说早年垦荒的艰辛,有人唠如今政策带来的便利,那些带着泥土气的讲述,拼凑出栗坂村的成长轨迹。在这些对话里,我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岁月的聆听者,触摸到乡村最真实的温度——有坚守、有改变,有平凡日子里攒下的闪光。
在躬身埋薯中触摸大地的脉搏

“薯藤得斜着栽,根部埋深些,叶子要透气。”垦荒园的叔叔教我们的。第一次踩上松软的土地,新翻的泥土裹住脚踝,潮湿的土腥味混着草木香扑面而来。有人握锄时总刨得深浅不一,有人捏着薯藤无从下手,手掌很快被粗糙的茎秆磨得发红。叔叔蹲下身,用沾满泥土的手指划出标准的栽种间距:“记住,薯苗要像排队的士兵,根扎得正,才能长得壮。”

在反复练习中,大家渐渐找到节奏:挥锄开沟、弯腰埋藤、拢土压实,动作愈发利落。三小时后,原本光秃的田垄整齐排列着新生的薯苗,每株藤蔓都迎着阳光昂起嫩绿的叶片。“以前只知道红薯香甜,现在才明白,土里刨食的每一步都不容易。”队员们摸着酸痛的腰,望着亲手栽种的田地,真切体会到“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分量。这场泥土里的实践课,让我们在与土地的亲密接触中,读懂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深刻含义,更感受到乡村振兴的使命正沉甸甸地落在肩头。

从高楼林立到田垄纵横,从书本理论到泥土实践,这群青年以种薯为墨,在乡村振兴的卷轴上晕染青春底色。他们懂得,鲜活的“思政课堂”始终在脚下——在每回躬身埋藤的专注里,在每捧泥土的温热中,在每株薯苗的舒展声中。前路漫漫,青年们将循着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指引,让青春之锄深耕乡土厚壤,以躬身实践印证:当青年根系深扎乡村,当乡土养分反哺成长,这场双向奔赴的时代叙事,正是中国式现代化最蓬勃的注脚。
 
作者:张淼淼 夏喻樊 程伟灿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栗坂聆乡语,薯垄植新篇
  •  “煦语聆风,医潞护航”爱心医疗队——戮力同心,踔厉奋发
  • 佛大“紫”气东来实践团赴云浮天堂镇,促农产品“出圈”
  • 英语基层服务践行——湘大外语院“语润新苗”暑期志愿团整装待发
  • 情暖童心,筑梦成长
  • 为传递温暖和关怀,助力福利院儿童成长,7月1日,池州学院赴贵池区福利院“多陪多教”实践团,来到池州市贵池区福利院,开展了一系列丰
  • 07-01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