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探脉张謇故里赓续实业初心

发布时间:2025-07-01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探脉张謇故里赓续实业初心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探寻张謇足迹
  “企业营销无国界,企业家有祖国。”习近平总书记曾高度赞扬张謇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6月29日至7月1日,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旅游与艺术系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南通,以走访张謇纪念馆、专访扬大校友、走进实验学校宣讲等方式,在实地与史料中探寻张謇足迹,感悟企业家精神的时代内涵。
  探脉・故里寻根
  
  图1张謇故里牌坊
  实践团首站抵达南通海门常乐镇张謇纪念馆。一个人,一座城。近代第一城——南通的发展,离不开张謇先生一百多年前的奋斗。南通海门常乐镇,钟灵毓秀,清末状元——张謇先生就出生在这里。步入纪念馆,古朴庄重的建筑风格,青砖灰瓦与周围的水景相得益彰。馆前的张謇铜像肃穆而立、目光深邃,似在凝望他亲手缔造的南通近代工业与教育事业。进入馆内,展厅以时间为轴,依次铺陈了张謇先生从状元到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的传奇人生。
  团队成员漫步在展厅中,细读张謇先生的生平介绍。馆内的纪录片再现了他“实业救国”的理想。从创立大生纱厂到兴办学校、修筑水利、开办慈善机构,张謇先生以一己之力推动了南通的近代化进程。展柜中陈列的手稿、信件和老照片,仿佛带着成员们回到了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感受到张謇那份“父老乡亲,吾责所在”的担当。
  
  
  图2张謇铜像    
  
  
  图3团队成员在参观展馆  
  问道・实业初心
  随后,实践团专访了扬州大学南通籍名誉校友——南通市海门交通管理局局长徐先生。徐先生说,自己曾是扬大师建工学院的学生,扬大教给了他脚踏实地、学以致用、争潮赶浪的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对张謇精神也有着深切体会。张謇先生不仅是一位实业家,更是一位心怀家国的教育家。他的办学理念强调“学以致用”,这与扬大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徐先生在专访时多次提到“实践出真知”,鼓励青年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一步步领会自己所学的专业,一步步明确自己的未来。
  专访结束后,团队成员们表示,张謇精神不仅是历史的光辉,更是当代学子前行的动力。徐先生的话如同一盏明灯,为他们未来求学与担当社会责任指明了方向。
  
  图4团队成员郭珏在进行采访    
  扬帆・时代赓续
  实践团队最后一站来到海门实验学校开展扬州大学"爱校荣校"宣传活动。团队成员首先分享了前往张謇纪念馆的见闻,讲述了张謇与扬大教育事业的深厚渊源。同学们都被张謇先生“实业与教育并重”的理念深深打动,也对扬州大学“立足地方、服务社会”的办学特色表现出浓厚兴趣。此外,团队成员还详细介绍了扬州大学的学科优势、科研成果及校园文化,以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学子加入扬大,共同传承这份精神遗产。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一位高中学子表示,希望自己能到扬大深造,学习张謇先生“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团队成员感到十分欣喜,感受到张謇精神的火种在年轻一代中继续传递的力量。
  
  图5团队成员张倍荣在向中学生介绍张謇    
  此次实践之旅,实践团从张謇纪念馆触摸历史温度,在校友访谈中解码“实业报国”的当代注脚,于校园宣讲里播撒“经世致用”的种子。循着“探脉——问道——扬帆”的脉络,成员们完成跨越百年的精神对话。正如张謇铜像凝视的方向,新时代青年正以脚步丈量先生未竟理想:将“实业初心”熔铸专业实践,把“家国情怀”化为责任担当,让百年精神火炬在扬大学子接力中,继续照亮中国式现代化征程。
  
  图6张謇的名言碑
  
  
作者:张倍荣 来源:张倍荣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栗坂聆乡语,薯垄植新篇
  • 健行乡村,育动天中
  •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将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本项目聚焦郑州大学2025年
  • 07-01
  • 探脉张謇故里赓续实业初心
  • 探脉张謇故里赓续实业初心
  • 6月29日至7月1日,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旅游与艺术系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南通,以走访张謇纪念馆、专访扬大校友、走进实验学校宣讲等方式
  • 07-01
  •  “煦语聆风,医潞护航”爱心医疗队——戮力同心,踔厉奋发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